(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制化是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完善各城市的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通过法定程序将它变成为明确、肯定、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法规,作总体控制;二是在控制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法定图则,它也是通过立法产生的法律成果,分块控制用地性质和建筑容量,用最少最易操作的指标和准则控制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关键点。

  (2)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技术成果,它在控制规划(分区规划)下一层次。它必须经过审批程序变成工作图则,不是法律,供内部掌握,作为既具有刚性又具有灵活性的指导规划管理和实施的具体依据。

  (3)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城市,以及同一城市内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下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应采取不同深度、做法和要求,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控制。应该努力扩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以适应市场对建设用地的需要,这也是达到“公平”的必要条件。而所谓全覆盖是在采取不同深度和要求的情况下进行的。

  (4)进一步研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深度问题。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公共利益不受分割,包括公共环境、政府的土地收益等,要研究市场经济中什么情况下严格控制什么内容,哪些内容可以由市场主体自由发挥。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指标体系不是越庞大越好,内容越多越好,多到什么程度、简化到什么程度,有待进一步探讨。

  (5)对土地使用强度等控制指标的决定应更严肃慎重,通过大量调查分析或形体示意,力求做到有根有据经得起推敲。控制性详细规划必须要贯彻城市设计思想,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开展要以形体规划层面上的城市设计为基础。

  (6)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技术成果,编制主体可以是规划设计单位。但作为规划、管理、法律三者交汇点的法定成果,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法定图则等应由政府及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制定。

  (7)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制化相辅相成的一面是民主化,必须通过公众参与使控制性详细规划做到更加公开、公正、公平。公众包括各种利益集团、专业团体、社区和广大市民,不仅实施过程要引入公众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过程也应反映公众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