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城市规划的必要的前期工作,必须要弄清城市发展的自然、社会、历史、文化的背景以及经济发展的状况和生态条件,找出城市建设发展中拟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调查研究也是对城市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必要过程,调查研究所获得的基础资料是城市规划定性、定量分析的主要依据。城市的情况十分复杂,进行调查研究既要有实事求是和深入实际的精神,又要讲究合理的工作方法,要有针对性,切忌盲目繁琐。
城市规划的调查研究工作一般有三个方面:
(1)现场踏勘。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对城市的概貌、新发展地区和原有地区要有明确的形象概念,重要的工程也必须进行认真的现场踏勘;
(2)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主要应取自当地城市规划部门积累的资料和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专业性资料;
(3)分析研究。这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关键,将收集到的各类资料和现场踏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加以系统地分析整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研究城市发展的内在决定性因素,从而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是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核心部分。
当现有资料不足以满足规划需要时,可以进行专项性的补充调查,必要时可以采取典型调查的方法或进行抽样调查。
城市建设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调查研究工作要经常进行,对原有资料要不断地进行修正补充。
城市规划所需的资料数量大,范围广,变化多,为了提高规划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要采取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调查、数据处理、检索、分析判断工作。
根据城市规模和城市具体情况的不同,基础资料的收集应有所侧重,不同阶段的城市规划对资料的工作深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地说,城市规划应具备的基础资料包括下列部分:
(1)城市勘察资料(指与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关的地质资料):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面土层物理状况,城市规划区内不同地段的地基承载力以及滑坡、崩塌等基础资料;地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断裂带的分布及活动情况,城市规划区内地震烈度区划等基础资料;水文地质,即城市所在地区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储量、水质、开采及补给条件等基础资料。
(2)城市测量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城市地下工程及地下管网等专业测量图以及编制城市规划必备的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等。
(3)气象资料: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降水、蒸发、风向、风速、日照、冰冻等基础资料。
(4)水文资料:主要包括江河湖海水位、流量、流速、水量、洪水淹没界线等。大河两岸城市应收集流域情况、流域区划、河道整治规划、现有防洪设施。山区城市应收集山洪、泥石流等基础资料。
(5)城市历史资料:主要包括城市的历史沿革、城址变迁、市区扩展以及城市规划历史等基础资料。
(6)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料:主要包括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及长远规划、国土规划、区域规划等有关资料。
(7)城市人口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城乡常住人口、暂住人口、人口的年龄构成、劳动力构成、自然增长、机械增长、职工带眷系数等。
(8)市域自然资源资料:主要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燃料动力资源、农副产品资源的分布、数量、开采利用价值等。
(9)城市土地利用资料:主要包括现状及历年城市土地利用分类统计、城市用地增长状况、规划区内各类用地分布状况等。
(10)工矿企事业单位的现状及规划资料:主要包括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产品产量、产值、职工人数、用水量、用电量、运输量及污染情况等。
(11)交通运输资料:主要包括对外交通运输和市内交通的现状和发展预测(用地、职工人数、客货运量、流向、对周围地区环境的影响以及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
(12)各类仓储资料:主要包括用地、货物状况及使用要求的现状和发展预测。
(13)城市行政、经济、社会、科技、文教、卫生、商业、金融、涉外等机构以及人民团体的现状和规划资料: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用地面积和职工人数等。
(14)建筑物现状资料:主要包括现有主要公共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现有居住区的情况以及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密度、建筑质量等。
(15)工程设施资料(指市政工程、公用设施的现状资料):主要包括场站及其设施的位置与规模,管网系统及其容量,防洪工程等。
(16)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文物古迹、优秀近代建筑等资料。
(17)城市人防设施及其他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资料。
(18)城市环境资料:主要包括环境监测成果,各厂矿、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及危害情况,城市垃圾的数量及分布,其他影响城市环境质量有害因素的分布状况及危害情况,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居民健康的环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