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现代城市运动历程,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始终是一对难以分离的矛盾体。从田园城市到大地园林化,每一轮大规模的经济发展、城市扩张,都免不了要引发一场新的环境危机和保护运动。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 原始的造园思想:在工业革命前,那时城市规模比较小,环境污染问题不突出,用造园手段基本可以满足居民对绿色游憩空间的需求,寄托了一种人类身心“回归自然”的本性。
  2. 理想城市的构想:从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出现的关于城市绿地的基本构想和展望,如美国“城市公园运动”、西班牙“带形城市”规划方法、英国“田园城市”等。由于这些构想具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最终没有得到社会的反响。
  3. 规划思想和理论的萌芽:从两次世界大战到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正式的规划思想和理论。这时期的环境保护由被动保护走向通过城市规划进行的主动保护,人们希望通过城市绿地整体规划的方式来解决环境问题。如“卫星城镇”、“邻里单位”、“阳光城市”(即绿色城市)、“广亩城市”、“有机疏散”等理论和规划思想。
  4 .与生态学相结合的绿地规划:二战后,西方各国经济迅速恢复,城市开始大规模扩张,环境问题凸显。特别是1952年伦敦发生著名的光化学烟雾事件,使人们开始从生态角度关注城市环境问题。20世纪60—70年代生态学的渗入,城市规划学科发生了本质性的转变。“大地伦理学”、《寂静的春天》、《增长的极限》等论著真正敲响了人类全球生态危机的警钟,《设计结合自然》则提出了景观规划结合生态思想的新概念和新方法,《生态学与人类聚居学》、《绿色城市》、《大地景观》等都对宏观范围内的生态绿地进行了研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掀起了“绿色城市”运动,形成了富有新意的理论。
  5. 生态规划思想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强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关系,立足于生态原则的绿地规划进入城市领域。《自然的设计》以及《花岗石之园》、《城市形式与自然进行》等著作,就如何应用生态原则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很多新颖又实用的方法,引起了广泛的回响,标志着生态规划思想的兴起。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后,生态规划思想及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成为制定各种发展规划包括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世界上许多国家为达到人口与自然环境的互相协调,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生态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林业”、“花园城市”和“城乡一体化”等概念。我国学者也提出了“山水城市”、“大地园林化”的概念和思想。目前,世界上许多大城市如罗马、华盛顿、东京等均在城市的进一部建设与改造中重新确立了城市发展的新目标——“生态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