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信息化中采取“城市先行”的战略与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是密不可分的。城市通常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城市信息化是区域信息化的核心和龙头。
第一,信息化是合理指导城市化工作的必然要求。
20 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城市化进程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不断集聚进来,同时向附近区域辐射出去。陈述彭院士认为,目前中国城市化面临双重瓶颈,即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又滞后于城市化,无论是对城市的长远发展,还是城市地位的提升都产生了明显的制约。因此,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城市信息化建设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第二,信息化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化对于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城市经济的发展过去通常取决于当地资源、规模效应和营运成本等要素,但这种传统经济模式越来越显示其不能适用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一个区域的信息化水平,涉及到它的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公众的人文素质与生活质量,体现了一个区域的综合实力。例如,浙江省作为一个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区域,近年来大力发展“零资源经济”,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木材市场、五金市场和皮货市场等,这实际上反映出了浙江各县市利用国内相对领先的信息能力,调配和使用外部的信息资源、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水平。发达国家经验表明,虽然开展信息化将增加30%的投资,但可以提高产品档次和质量、改善生产环境、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从而增加85%的经济效益。
推进信息化有利于城市实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目标。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幅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率,促使我国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调整。据估计,一个100 万人口的城市,当信息化达到基本运用程度时,在整个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城市的GDP 可以增加2.5~3 倍。同时,城市信息化建设对IT 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商机。实际上,信息化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远远超出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它所带来的将是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组织模式、管理方法的变化,能够促进城市产业结构调整,还能够扩大城市就业机会。
第三,信息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主题、新动力。城市在让人类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受到城市病的困扰。目前世界城市贫困人口约有15 亿,至少有6 亿人没有足够的住房,11 亿人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仅因饮水不洁每年就造成1000 万人死亡。此外,日益恶化的交通拥挤、污染严重、资源浪费、疾病蔓延、下岗失业、治安犯罪、城市治理资金匮乏等问题不仅威胁着城市经济发展,也威胁着城市社会进步。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许多制约因素,比较突出的是水源短缺、土地有限、人口膨胀、就业压力、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道路拥堵、城市人口素质堪忧等问题。信息技术将为政府机构与职能的调整与改革、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信息化建设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实践条件,可以使人居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城乡发展更加合理有序,促进人居环境不断进步。
第四,信息化是实现城市国际化的重要基础。
快速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了城市国际化的步伐,城市日益融入全球的概念框架之中,提高城市的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许多城市新的发展目标。信息化将为经济全球化的实现和全球城市体系的构建提供坚实的基础。例如,广大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电子商务,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扩大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同时,信息城市是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城市信息化也是城市国际化的重要表现。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城市经济、社会、管理、规划等各个方面,并将深刻改变人们习惯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甚至思维方式。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城市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的转型,这为城市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动力支持。
总之,城市是国家信息化实施的集中区、先行区和示范区,城市信息化是一次城市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再造与提升,加强信息化建设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信息化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