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义来说,城市环境由形体环境(Physical Environment)、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3个方面组成。同时,城市环境又受到经济技术、社会文化以及管理立法体系等诸因素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形成一个互相制约、不断发展的开敞体系。

  人类世界从大刀长矛的步行时代,经土枪大炮的马车时代,迈入导弹卫星的汽车时代,促使城市空间从古代只有1~2公里半径的范围扩大到中世纪5~10公里活动范围,最后成为沿高速干道漫延的连绵城市群,城市结构也相应从简单的几何中心到出现次级中心和郊区中心,最后发展成多中心。

  如果说,经济技术作为动态发展体系,从外部改变社会群体活动的方式进而作用于城市的话,那么社会文化动态发展体系则从内部改变社会群体自身,来对城市施加影响。

  文化因素总是在有形或无形之中决定着人的物质生活、思维方式、伦理原则和行为取向。随着垂直隶属的人际关系转化为网络型社会,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演变成直系家庭或核心家庭结构,个人对自身价值重视和对独立自主行为的追求代替了单向对家庭的义务责任感等等。个人行为场所将逐步扩大,人与人的交往也必然会增加,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因此,分析城市环境,了解社会群体活动特征,寻求其象征系统和形体符号,预测发展的前景,探求与当地居民进行对话的语言,是规划设计的前提。其中首先要确认有特征的城市空间要素,使值得保护的能得到保护,以促进城市空间形态多样化。

  保护城市环境的文化特征历来为人们所重视,1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明确提出了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以后,1962年法国安德勒·马尔罗提出“历史街区保护”,1967年英国实行历史环境保护法和对历史地区进行保护性再开发。其他各国也都有对历史建筑和历史地段的各种保护法律和实践。无庸置疑,对人类文化瑰宝是必需加以保护的,然而这仅仅是对组成城市环境的人工元素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如以社会群体活动为线索,对城市环境可建立如下的保护要素框架。

  形体环境中的自然元素,常常在规划中被当作与环境污染问题有关而加以保护,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水体、地形、植物等自然元素是组成城市景观特征的重要因素,小溪流水、滔滔大江、缓坡丘陵、崇山峻岭都给城市带来生气和不同特色,更重要的是这些自然元素还可以造就社会群体开展活动的优美环境。

  日本京都古运河是当时城市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代运输物资的交通命脉,今日已是无水旱沟,但在规划和实践中却一直被视作城市历史见证和景观组成部分而保存至今。观光人群沿着静静的古运河,看到运河中当年使用的旧货船和运河一侧城市干道上奔驰而过的汽车流,追忆着当年繁荣情景,别有一番风味。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古运河,水清城秀,游人如织,运河旁的木船已作为出租住宅,内部装修一新,是大学生喜爱的宿舍区。

  美国南部圣安东尼城(San Antonio)拥有热带植物和西班牙风光,从30年代起就开始考虑如何对流经市中心的河流进行保护改造。当时曾提出两个方案。一是把已污染的河道改造成混凝土管沟,管沟上开辟停车场;另一是改善河水,沿河两边形成散步步行道和带状公园,把各大型经济企业联系在一起。为了实施第二方案,河边的海特旅馆把中央大厅底层设计成公众步行道的一部分,一直延伸到城市公园和市政广场。城市公园里的流水瀑布经旅馆的中央大厅流入河道,这样市政府和私人合作造就了一个有机的城市设计,增加了城市的媚力,也为市民们所骄傲。

  近年,我国很多城市也开始注意对城市环境中自然元素的保护改造和利用。兰州沿黄河开辟了滨河绿地,建成后从清晨到深夜人流络绎不绝,城北山坡上的桃花林也被用于一年一度的桃花会,增加了城市的生活情趣。四川自贡春节灯会是在四周为山丘,中部有湖的人民公园里举行的,虽然公园的面积不大,但山上山下,岸旁湖中,多层次的空间使灯会气势磅礴,较一般城市更为壮观。古树名木、候鸟迁移栖息区等都应在规划中划成保护空间,为城市发展中潜在的公共空间。

  人工元素、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保护包含3个方面意义。首先是对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进行不改变原来模样的保存,这是文化遗产的继承,属于历史文物保护。第二是对代表城市风貌的历史街区,传统生活区,传统风景区和绿地进行保持外貌形态的保护工作,建筑内部和环境给以改造和改善,这是对城市环境的保护。第三是对城市中心,传统的工业和手工艺地区,民族聚居区和组成城市的社区结构进行活动特征和活动规模的保护工作,旨在改造和发展。

  世界上很多城市不乏精心保存的历史文物建筑,他们往往构成了令人难以忘怀的城市空间,如法国巴黎的卢浮宫、协和广场、埃菲尔铁塔;英国的伦敦塔、圣保罗大教堂、特拉菲加广场;意大利罗马的古罗马废墟、圣彼得大教堂;日本奈良的平城宫遗址;美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碑和中国北京的故宫等等。人们在这些城市空间里参观游览,虽然有的只是断垣残壁、或废墟遗址,但仍可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文化信息,有一种亲切的延续感。传统文化并非只是过去,当代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H.G.Gadamer)曾在《真实与方法》一书中谈到:“传统并不只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地规定了传统。”基于这种对人与传统关系的理解,我们不仅要继承人类已经创造的优秀的城市空间环境,还要参与到传统城市环境的发展之中,去进一步规定传统。

  美国波士顿昆西市场(Quincy Market)是一个成功的城市环境改造实例,常为城市设计工作者引用。该市场临近海湾,是旧日港口仓库区,改建后建筑仍保持原来外貌,恢复了当年港口活动区的历史面貌,内部进行修建,其中一幢用于出售传统食品,另一幢为小型专业服务商店,室内进行了现代化装修,室外增加座椅、灯具、雕像和铺地,把狭长单调的空间改造成亲切宜人,可以举办各种街头演出和其他活动的休息空间,人们到此流连忘返。离昆西市场不远是波士顿儿童博物馆,是外貌平淡的旧式砖石结构房子,同样保持着原貌,内部大厅间里安置着中国菜市场和商业街,日本住宅街,欧洲独立式住宅和其他各种游戏室,来参观的儿童可以拎着中国竹篮去买菜,亦可脱鞋进日本卧室席地而坐,使用筷子,还可去奶奶的房间察看早年生活场景和用具,亲自参与,使活动者兴趣盎然。在室外环境改造上使用了简朴然而精心的手法——在建筑入口处置一大奶瓶作为售票亭。这个白色的大奶瓶现已成为波士顿城市标志之一。

  这种旨在保护城市环境,参与传统的进展之中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近年纽约南街海港码头仓库也被改造作为出售海鲜的小餐馆。建筑外貌如旧,内部却修建了共享公共空间和步行街,同时更换了铺地,增加了绿化和建筑小品,与港口旧轮船以及新建室内商业步行街一起,又为城市提供了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日本京都清水寺前的产宁坂传统商业街和嵯峨风致区,名古屋的城堡公园都有类似的做法,对历史上形成的建筑和空间利用改造,进行现代化加工。这是城市环境保护的一种形式。

  另一种则是对城市环境中某些有特点的社会群体活动进行保护。社会群体活动一般包括社会结构中的社区组织和个人行为场所;经济结构中的生产活动和文化结构中的节日、艺术、娱乐活动。世界各国很多城市都有种族聚居区和各种社区结构,形成富有文化特色的城市面貌。美国洛杉矶的中国城,日本人和朝鲜人聚居区,近年来都逐步进行新的建设,中国式色彩鲜艳的牌楼,龙凤图案装饰以及大屋顶,日本式的枭居,带有木格栅的小屋,黑、白、酱色的石灯、石柱及山水庭园,均给城市增加了多样化文化感。

  日本东京荒川地区是江户时代的古老工业区,拥挤者众多的小工业和手工业,在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范围扩大后,这些小工业一直受到保护留在原地。目前该地区虽已进入城市中心区边缘地带,工厂里的技术也已从原始产品向高精大发展,周围环境也有所改进,但仍是百十人小厂的聚集地,保持着老城的小尺度特点,与东京赤坂、新宿等城市再开发区形成鲜明比对。日本京都的清水烧和西阵织团地也都保持着原来磁窑作坊和手工纺织的特点。西阵织的建筑仍是坡顶、木栅的街面,清水烧团地却已演变成独立式别墅住宅区,对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文化多样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城市中,艺术、节日和娱乐活动空间也都普遍受到重视和保护。美国波士顿在一年一度的独立节庆祝活动中,有一项听著名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的节目,为此,专门在查理士河的绿地丛中盖起了带壳体的露天演出台,并建立了著名指挥菲拉德的纪念像。法国巴黎制高点正兴寿教堂旁有一块艺术家云集地,画家在这里自搭小棚作画,卖画,剪肖像,画肖像。这些活动一直受到市政当局保护。这里已成为游人必到的旅游点之一。日本高山市有全国有名的彩车游行活动,市民对高大彩车所经的街道宽度和建筑高度都自觉进行保护,从而保证游行最佳效果。

  近年我国各城市也逐步重视起历史地段保护,天津文化街、合肥庙前街、南京夫子庙、济南环城古园等,都是改善城市环境的好例子,但对城市环境中有特点的社会群体活动场所的保护和改造还待进一步发掘和提高。

  社会群体是使用城市的主人,也是创造城市环境的建设者,因此城市的规划建设离不开社会群体,城市的保护工作也离不开他们。世界各国目前都有听取居民意见,吸取居民参与的规划程序,在制定保护规划,开展保护活动时亦都应该有群众参与。日本东京荒川区在确定保护项目时,首先动员居民用摄象机记录他们认为需要保护的建筑、城市环境和社会群体活动,然后由规划部门汇总,向政府报告决定。日本高山市由小学生开展鲤鱼节的活动,开始了居民的“街角美化”运动,使城市环境得到很大改善。美国波士顿的柯普利广场(Copley Square)在城市数百年发展过程中,发动了几代人进行方案设计竞赛讨论和改造,至今仍在不断工作着。他们认为随着城市经济技术和社会文化的发展,社会群体活动的提高,城市环境的保护和改造,将是永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