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保护环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已成为令人们共同关注的论题。现代城市绿地已走过了游憩观赏阶段,进入了营造、改善城市环境及满足景观效应双重目的的阶段,原有的城市绿地发展规划已不适应新的城市发展需求。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融合生态学及相应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满足管理者、决策者及公众的不同需求,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就此,笔者认为目前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发展的趋势主要有5个方面。
一、规划理性化
规划理性化指现在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了很强的理论基础,而不仅仅是单靠设计师的突发灵感和随意想象。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越来越重视根据各城市特有的地理环境、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城市风貌、工业用地、居民用地、道路系统,做出各具特色的、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体现地区特点的城市绿地系统。这体现了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理性化。
二、布局多元化
由于各城市自然环境、城市风貌各不相同,决定了每个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多元化。在城市绿地系统的布局中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工业用地、居民区用地、道路系统用地等多方面的因素,尽可能地利用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名川大山、名胜古迹等来突出城市特点,形成相宜的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现如今涌现出的各种绿地系统布局形式主要有:环状、块状、放射状、网状、契状、带状、混合式布局等等。不同的城市可能由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基本布局形式组合而成,形成新的组合布局形式。
三、结构系统化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都具有一定完整的结构体系,从大到小细致划分,可分为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包括区域旅游规划,即以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改善为基础,充分利用农田、山体、水体及河岸线绿化,结合区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全面协调绿地建设与旅游资源保护的关系)、城市绿地系统分类规划(研究各类绿地指标、空间布局及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的保护规划等,城市绿地以城市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生产绿地、道路河道绿地及风景林地为主体,他能起到改善环境、美化整体环境的作用)、城市小环境绿化系统(包括庭院、阳台、屋顶小环境绿化及藤本植物的垂直绿化合理运用等)。
四、空间开放化
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不仅要重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人工生态系统建设,更应重视整个市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完善。规划既要加强区域景观生态规划,又要解决好城市边缘地区绿地建设与城市扩展之间的关系。从大的方向看,可以从“园林绿化”走向“大地景观规划”。现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首先着眼于大环境的绿化规划,从区域出发,环城林带、农田、草地、景区作为生态改善的积极因素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来,以此增强城市中心区绿化的支持,使市区有一个良好的生态景观背景。从小的方面看,可以是象公园开放类型一样的,进一步扩大园林空间。为了能增加绿化面积,一方面继续搞好绿地管护工作,如搬迁辟绿,拆迁还绿,企事业单位绿地、居住区绿地拆除围墙,改用透视栏杆或围栏等,都进一步的开发了绿化死角;协调的园林空间环境、园林绿地的空间开放性在于不以围墙高筑、画地为牢、封闭自守,而是将园内的风光与环境中的河道、溪流、其他绿地、建筑相融合,成为大环境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空间开放性更有利于发挥园林景观功能,美化环境、改善环境,便于与各类绿地相互连接,为更多的人们提供服务。空间的开放性同时是人性化的要求和以人为本的体现。
五、景观人文化
传统的名胜古迹等园林景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喜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名胜古迹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充溢着人文文化。因为这些园林景观的形成,深受当时的社会背景、技术水平、文化基础的影响,以一定的外在形式表现在景观内。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个时期不断赋予原有景观一些新的文化内涵。因此,每个历史时期都给景观或多或少地留下了一些时代的烙印,这种文化的不断积淀,构成了传统景观的内涵,即传统景观的人文化。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尊重文化,把握园林绿地的性质、风格和主题,尽量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动脉,使园林绿地蕴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这样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才拥有灵魂,才能与周围的环境或其他方面相融合,符合人们的审美及心理需要。景观文化使绿地富于人情味,它重视每个普通人的感受,处处体现出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精神。
城市绿地是为人们服务的,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绿地建设指导性的规划,不能只满足各项数字化的指标,只有本着科学的、对城市未来负责、对人们负责的态度去满足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基础、市民需求以及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师心中的理想家园才能够得到民众及业界的认同,永不落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