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化工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为了在当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和化工企业都将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战略部署,笔者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提出自己一点思考,以供参考:(1)化工企业以及我国节能减排现状;(2)节能减排的背景分析;(3)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措施探讨。 

【关键词】节能减排;背景;措施 
  在过去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化工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国化工企业迅速的崛起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蓬勃发展的同时能源结构问题,环境问题的矛盾开始凸显,并成为制约化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让我们不得不认真面对节能减排这个话题,并将其作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战略性步署。本文也将尝试探讨关于化工企业节能减排的一些思考,以资参考。 
  1.化工企业以及我国节能减排现状 
  有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工业能耗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1.3%,其中高耗能行业占工业能耗的80%左右。高耗能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状况较为严重,增加了能源消耗。而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2012年发布的《关于检查节约能源法实施情况报告》也显示出高能耗仍占化工企业很大比重。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环境质量状况保持平稳,节能减排初显成效。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2423.7万吨,比上年减少3.05%,氨氮排放量为253.6万吨,比上年减少3.05%;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117.6万吨,比上年下降4.52%;氮氧化物排放总量2337.8万吨,比上年下降2.77%;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同比下降。《公报》同时指出我国的能源及黄精形势依然严峻:表现为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河流和近海一些水域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特别是化工企业所在的农村,污染问题比较突出。试想下,“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能源的消耗势必压力很大,在能源有限的情况下,又特别是能耗大的化工企业那么节能减排的任务还任重而道远。 
  2.节能减排的背景分析 
  首先来看我国节能减排民意背景。我国居民的节能环保意识已经提高,大家都在关心我们共同居住的环境,也就是在伴随经济增长的同时,环境同时要宜居,前段时间新闻报道,北京因为雾霾天气的影响,而国家计划引进的人才,情愿留在国外,足可见大家对居住环境关心的程度。 
  其次,节能减排的政府背景。政府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各地的环保示范城市正如雨后春笋般积极建设中,比如说“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的尝试;同时国家对人民的健康水平也极为关注,政府出重拳力促化工节能减排。国家相继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推进节能减排,保证环境质量;比如说国家出台了《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有色金属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方案》;并且国家倡导相关的环境经济政策将对企业是个指引和鼓励作用,比如说绿色能效贷款政策,绿色贸易、绿色证券、绿色税收政策等都可以看出政府的政策倾向。 
  再次,企业自身的竞争背景。从企业自身面临的竞争危机来看,一方面是外界的环境要求要低能耗的生产要求,和市场的竞争要求的高质量,一方面是自己的产能结构不合理,面对这样的内忧外患,创新能源结构,提高生产的科技水平,进行节能减排就成为化工企业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们整个行业的能耗水平和科技含量远远低于国外同行业的水平,所以我们在这方面的压力会更大,那时不待我,唯有痛下决心改革蜕变,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的战略思维和科技创新步骤,这样才能将推动化工行业高速健康发展,我们中石油的化工企业将要努力为行业的发展做好表率作用。 
  3.化工企业节能减排措施探讨 
  3.1化工企业自身节能措施 
  首先,要引用科技含量高的新设备和新工艺,淘汰落后耗能高的设备和工艺。虽然从表面看企业一次性投入的成本增加,但是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投资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举个例子讲,日本的三菱化学公司,他们就敢于创新,勇于摈弃落后的传统工艺,提高效能,他们成功将环氧乙烷(EO)转化为乙二醇(EG)的催化工艺,该工艺引进后,EG的选择性高于99%,而传统的常规催化工艺小于90%,大大降低成本和操作费用,这就是应用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最好例证。 
  其次,提高动力热能利用效率。动力能耗,是化工企业的主要耗能部分,主要有电力和蒸汽消耗。要考虑电力分段利用和的能源的循环使用,重点考虑将能源利用少的环节进行开发,或者是建立更大范围内的能源循环体系,甚至可以考虑跨行业的合作。 
  再次,企业要加强节能管理。要成立专门的部门,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使用专门的设备,制定节能体校规划,要将节能减排当成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任务去抓和管理,进行统筹安排,进行提前归划。 
  3.2政府和社会的措施 
  政府要加大鼓励性政策和执法监督力度,建立科学的化工企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有效的引导化工企业转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能;社会要充分发挥监督功能,促进企业自觉遵守相关法规,节能减排。 [科] 
  【参考文献】 
  [1]李平辉.化工节能减排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 
  [2]尹淑琴.试论我国化学工业与能耗.现代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