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橡胶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改性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但是橡胶作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填充到水泥砂浆中,与砂浆基体的界面结合脆弱致使砂浆强度降低。本文着重研究100目橡胶粉部分替代水泥掺加到砂浆中,通过二次成型及添加外加剂等方式来达到提高砂浆强度的目的。
【关键词】橡胶粉;二次成型;外加剂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高强、稳定、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少等优点,是乡村和城市干道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废橡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据统计,我国废旧橡胶制品生产的废旧橡胶粉年产量高达100余万吨。而被再生利用的只有20余万吨。利用其对混凝土路面进行改性是一种既简单又有效的方法。现在虽然对橡胶粉混凝土的研究很多,但研究所用橡胶粉颗粒粒径不同,大多是用2-16mm橡胶颗粒代替集料使用,但对橡胶粉替代水泥使用的研究较少。
本文主要研究使用100目橡胶粉部分替代水泥,以及使用不同成型方式、掺加外加剂后砂浆试件强度的变化。
1 试验原材料及试验方案
1.1 原材料
水泥:南京江南水泥厂生产的“金宁羊“牌42.5R,PⅡ型波特兰水泥,实测抗压、抗折强度结果为:Rc,3d=23Mpa,Rf,3d=6.1Mpa;Rc,28d= Mpa,Rf,3d= Mpa。
砂:普通黄砂,最大粒径5mm, 连续级配,细度模数2.3。
橡胶:100目橡胶粉
1.2 试验方案
试验中灰砂比为1:2.5,成型40mm×40mm×160mm的0.35水胶比的砂浆试件,100目橡胶分别等量代替水泥5%、7.5%、10%、15%,测试强度。使用标准成型、二次成型两种方法成型砂浆试件,进行比较。
2 二次成型方式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在水泥胶砂试块成型过程中发现,试件松散,成型较难。原因可能是橡胶粉的吸水率快且吸水率大。针对这一状况,试验采用改变加料顺序的二次成型。二次成型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水泥、砂、水搅拌,然后加入橡胶,最后成型。根据标准GB/T 2419-94《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测定标准成型和二次成型砂浆的流动度和强度,并进行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橡胶掺量的增多,砂浆的流动度逐渐降低。当掺量为15%时,流动度降低40%左右。二次成型通过加料顺序的改变限制了橡胶粉的吸水,使得砂浆试块和易性变好,从而流动度提高,较易成型。
随着橡胶掺加量的增多,橡胶吸水量越多,成型的砂浆密实性越差,强度降低越多。使用二次成型方式,砂浆混合料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橡胶,限制了橡胶的吸水,砂浆的和易性变好,成型砂浆密实度好,因而强度有所提高。对于抗压强度,通过二次成型其提高幅度较小,最大可达15%,而抗折强度可达30%。主要原因是:在砂浆成型不密实的情况下,水泥浆体与橡胶粘结比较弱,当砂浆被折断时,橡胶容易从水泥石中被拔出,从而降低了其抗折强度;二次成型以后,砂浆密实度提高,水泥石与橡胶的粘结加强,因此抗折强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 外加剂对橡胶水泥胶砂性能的影响
橡胶作为有机高分子材料填充到水泥砂浆中,与砂浆基体的界面结合是脆弱的,必须改善橡胶与基体间的界面粘结来提高砂浆的强度。传统的改善界面方法为:(1)在混凝土拌制前对集料进行深加工处理;(2)在混凝土中掺加活性矿物掺合料,如硅灰、粉煤灰和细磨矿渣等。本试验将碱性试剂在砂浆混合料搅拌过程中直接加入,并与未掺碱砂浆试件的强度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掺加1%NaOH,1%NaCl, 1%NaOH+1%NaCl后,改善了水泥浆体与橡胶的粘结,使得橡胶水泥胶砂的抗压、抗折强度均提高,但掺加2%NaOH后,由于外加NaOH与水泥发生明显的化学反应,影响所形成的固相产物的性能,导致橡胶水泥胶砂的强度有所降低,类似于含活性集料砂浆。
4 结论
4.1 在水泥胶砂中掺加橡胶后,胶砂流动性变小,且随着橡胶掺加量的增多,流动度降低越多。使用改变加料顺序的二次成型方式,可以明显改善掺加橡胶水泥胶砂的流动度。
4.2 在水泥胶砂中掺加橡胶后,水泥胶砂的抗折、抗压强度均降低,使用二次成型方式,通过改善橡胶水泥胶砂的工作性,使成型的水泥胶砂试件密实度提高,从而提高了橡胶水泥胶砂的抗折、抗压强度。
4.3 通过使用1%NaOH,1%NaCl, 1%NaOH+1%NaCl,改善水泥将体与橡胶的粘结,使得橡胶水泥胶砂的抗压、抗折强度均提高,但掺加2%NaOH后,其有害作用起主导作用,导致橡胶水泥胶砂的强度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