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向家坝水电站建设为例,全面分析了水电站建设施工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生态修复措施建议。
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最末一级水电站,一期工程施工时间从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二期工程施工时间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尽管有关部门在向家坝电站建设过程中规划并实施了大量富有成效的环境保护措施,由于事物的认识是在的不断实践中得到深入,在施工期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少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导致工程区域环境质量有所下降,生态环境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一、研究区概况
(一)地理位置
向家坝水电站位于金沙江干流下游的向家坝谷出口处,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开发的最末一个梯级,坝址左岸位于四川省宜宾县,右岸位于云南省水富县,库区涉及云南省水富县、绥江、永善,四川省宜宾、屏山、雷波共6个县。
(二)地形地貌
向家坝坝址区位于云贵高原与四川盆地南部丘陵地区的结合部, 两岸山势向下游倾斜,谷坡相对低缓,地势开阔,地形复杂。
(三)气候条件
向家坝库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 同时具有云南高原气候向四川盆地气候过渡的特点。区域内热量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分明、水、热也同步、夏季温高湿度大、冬温暖、无霜期长,有利于亚热带林木、农作物的生长。由于独特的地形条件,加之地形高差悬殊,气候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分布性较明显,上游地区气温高于下游地区,降水则正好相反。
(四)生态环境
由于人为活动破坏严重,植被类型中原生植被大多破坏殆尽,现存植被主要以次生林为主。植被类型大致可分为五个类型,及阔叶林及阔叶疏林、针叶林、灌丛、灌草丛、农田植被。向家坝坝址区的植被类型主要以灌木林、草丛为主,覆盖度高的森林植被较少。向家坝水电站施工扰动对陆生生态及水土流失的影响
1、施工扰动对陆生生态的影响
向家坝水电站工程施工对陆生生态的影响主要为:施工期间,枢纽工程建设、施工场地布置、料场开挖和渣场填筑等施工活动,直接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施工区占用现有植被覆盖以后,将完全转变为人工建筑,使原本就较为单一的景观生态结构进一步简单化;工程直接占用地将完全毁坏原有的植被类型,植被生物生产力将发生变化,生产量损失为 7391.53t,各植被类型损失的生产量以果园、经济林、管草丛所占比例较大,占83.24%,农田占 12.86%。
2、施工扰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1)工程占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占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表现在:破坏原有地表植被,降低土壤抗侵蚀力,重塑或破坏原地形地貌。在雨季,已发生溅蚀、细沟侵蚀等水土流失。
(2)工程开挖与回填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工程开挖尤其是土方明挖使原有地表植被、地面组成物质、土壤结构及地形地貌受到破坏、扰动,地表裸露,失去原有植被的防冲、固土能力;同时工程开挖回填形成的裸露地表和高陡边坡,使其自然稳定状态受到破坏,易产生冲刷、垮塌现象,增加水土流失量。
(3)工程弃渣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因工程建设而产生的弃渣边坡若不采取适当的拦挡、 护坡等防护措施, 弃渣表面长时间无植被覆盖, 在冲沟洪水和雨水的冲刷下,造成渣体冲刷、坍塌,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向家坝水电站施工占地破坏地表的统计表:
二、采取的对策
(一)陆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陆生生态环境的保护主要包括:
1、植被保护。植被保护又包括有三个方面:(1)湿润河谷经济林区。湿润河谷是水库淹没区“果园、经济林、人工疏林”面积最大的植被类型。为保护好这一植被类型,并使生态保护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拟在云南绥江县和四川屏山县龙桥乡建立湿润河谷经济林区;(2)营造水土保持林或水源涵养林。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植被破坏,因此防止水土流失,除了采用工程措施外,恢复水源地区的植被也是一项重要措施,在水库上游和周围地区建设水源保护林;(3)建设好基本农田。保持水土离不开基本农田建设,在丘陵山地上修建梯田是现在我国农村普遍采用的办法。
2、恢复植被。主要措施为主河道两侧的陡坡上人工撒种耐干热和贫瘠的坡柳、马桑;沿江坡面旱地增设绿篱,减少水土流失;发展紫胶生产寄主树;在冲刷易产生的紫色土区散播山黄麻或用山黄麻袋造林;发展大棚蔬菜,发展饲料材料种植经济作物等。
(二)水土流失保持措施
1、大坝枢纽区:主体工程设计中以采用钢筋混凝土衬护、混凝土衬护、挂网喷射混凝土封闭、坡面截排水沟及坡体排水、边坡锚固、采空区回填及边坡修整等措施加固岩体,从水土保持角度分析完全满足防护要求,在工程施工和运行期间不会发生水土流失危害。另外,为美化环境,结合厂区景观规划,在左右岸均设置了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框格梁内回填客土撒播草种恢复植被。
2、道路防治区:挖方型路段在路基两侧均设置有浆砌片石内侧和外侧排水沟,开挖边坡根据边坡坡度、长度及地质等因素采取浆砌石或网格植草或喷植植被护坡。填方型路段两侧边坡控制在 1:1.5,外侧边坡坡脚采用浆砌片石护脚墙挡护,两侧边坡均采用干砌石防护。
3、石料场区:工程措施包括在边坡坡脚修筑排水型截水沟,与料场周围布置的排水沟相连;同时为了防止平台与平地覆土后发生水土流失危害,在平台、平地外侧干砌块石,修建成石坎梯田;植物设计措施,为恢复植被,解决当地就近搬迁农民的耕地问题, 规划对开采形成的平地及平台覆土。 平地覆土后由就近迁移的农民耕种;平台覆土后撒播草种,种植当地适生灌丛,恢复植被。
4、弃渣场防治区:工程措施:坡脚防护、坡面防护及排水处理等。排水设计采用明暗结合,渣场四周设置截排水沟;在路基础修建拦渣坝,坡面采用浆砌片石框格梁防护,并在框格梁内覆土撒播草籽绿化。植物措施设计:因渣场的渣料主要由碎石、卵砾石等组成,缺乏土壤,因此在工程措施实施后在弃渣上首先覆土,然后撒播草种进行绿化。
5、施工营地区:在主体工程设计中,在场地平整前,根据场地地形条件,先进行沟水处理,如在莲花池区预先进行水波溪沟水处理等,在施工营地场地平整后,在场地周边均布设了排水设施,回填、开挖边坡采取护坡处理,可确保施工营地边坡稳定、不受雨水及地表径流冲刷。另外,根据水土保持的总体规划在工程完工后,栽种树木,恢复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