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主要修订内容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修订的原则为“补充、完善、提高”。本次修订适当提高了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和抗灾性能,进一步推广应用高强钢筋,完善补充结构计算、承载力设计及构造设计规定,初步实现由“构件设计”向“结构设计”的转变。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1.补充了“结构方案”和“结构抗倒塌”设计原则,增强结构的整体稳固性和抗偶然作用的能力。

2. 增加了既有结构改造设计的原则规定。

3.完善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的内容,增加进行应力设计等规定。

4.补充按荷载准永久组合进行钢筋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的有关规定。

5.增加了楼盖舒适度的设计要求,控制楼盖结构的竖向自振频率。

6.修改了环境类别划分以及对混凝土材料耐久性、构造措施、维护管理等的定性要求,完善了耐久性设计。

7.增加500MPa级高强钢筋,明确将400MPa级钢筋作为主力钢筋,倡导应用500MPa级钢筋,用HPB300钢筋取代HPB235钢筋,逐步淘汰335MPa级钢筋;提出抗震钢筋性能要求。

8. 提出了并筋(钢筋束)的配筋方式及设计方法。

9.提出非荷载效应(温差、收缩等)分析和设计原则。

10.提出有限元分析方法及简化的增大系数方法考虑结构侧移的二阶效应(P –Δ效应)的有关规定。修改完善了受压构件自身挠曲效应(P -δ效应)的相关规定。

11.补充、完善了钢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以及混凝土多轴强度准则的有关内容,适应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的需要。

12.部分调整了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内容的表达方式。

13.统一了均布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和集中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当增加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安全储备。

14.补充了拉、弯、剪、扭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框架柱设计的相关规定。

15.修改了截面受冲切承载力计算公式,适当提高了抗冲切承载力。

16. 补充了拉(压)、剪、扭承载力设计计算方法。

17. 修改了按应力进行截面配筋设计的有关规定。

18.调整裂缝宽度计算中的钢筋应力计算方法以及受弯、偏心受压构件受力特征系数取值,裂缝宽度计算略有放松。

19.适当调整了钢筋的保护层厚度规定,一般环境下保护层厚度略有增加,恶劣环境下增加幅度较大。

20.提出基本锚固长度及不同情况下钢筋锚固长度的修正系数,提出螺栓锚头等机械锚固方式和构造要求。

21. 调整了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规定。400MPa级钢筋比原规范适当有所提高,500MPa级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与原规范400MPa级钢筋相当,适当提高了安全储备。

22.在梁柱节点中引入钢筋机械锚固的有关规定,简化了节点区钢筋锚固形式。

23.补充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修改完善了预制楼板、梁、柱、墙的有关构造要求。

24. 引入无粘结预应力设计规定,补充、完善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和构造要求,调整了预应力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预应力损失的计算规定。

25.调整了混凝土构件的抗震等级划分以及有关内力调整的规定。

26. 补充了双向受剪钢筋混凝土柱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27.调整了混凝土柱轴压比限值,增加四级抗震等级的轴压比要求。

28.节点核心区抗震受剪承载力验算扩大到三级抗震等级,调整了节点验算有关规定。

29.  调整了混凝土柱的最小截面尺寸要求和最小配筋率规定。

30.补充了剪力墙洞口连梁的受弯承载力及小跨高比连梁的设计规定。

31.修改了剪力墙边缘构件的有关设计要求,增加三级抗震等级的相关规定。

32.增加了楼面梁与剪力墙平面外连接时的设计规定。

33.增加了冲切及板柱节点抗震设计的相关规定。

34. 修改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修订过程中,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7个全国大型设计单位,对7种不同的结构形式的10个工程进行了试设计及分析、对比工作。试设计结果表明,修订规范的工程适用性较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适度提高安全储备、抗灾能力、耐久性能的情况下,通过技术进步和采用高强材料等措施,有效地落实了节材、降耗、环保的政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