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本文根据作者多年来从事混凝土结构检测的经验,总结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注意的事项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回弹法、混凝土强度、准确度
在结构工程检测中,混凝土强度的评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现场检测混凝土强度的方法主要有钻芯法、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和后装拔出法,但由于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具有仪器构造简单,检测技术易于掌握且测试费用低廉的特点,在实际检测中得到广泛使用。但回弹法是以构件混凝土表面的回弹值来间接地推算混凝土强度,当混凝土表面质量和内部质量有差异时,或者混凝土使用的原材料与规程不同时,测试结果误差较大。本文根据多年来使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实践,谈一些本人的看法和认识,供大家参考。
一、回弹法检测时应注意的事项
(1)注意回弹法检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工程结构中龄期为14~1000天、抗压强度为10~60MPa的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不适用于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的混凝土构件的检测。
(2)回弹仪的技术要求:要使用处于标准状态的回弹仪,通常认为回弹仪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的率定值为80±2,就是合格的回弹仪,其实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回弹仪是否处于标准状态对回弹的结果影响非常大,所以我们必须按规程要求对回弹仪进行保养和检定。另外在现场检测时,要带一支专用的回弹仪,这专用的回弹仪就是新买回来检定合格后,平时不用,当其他回弹仪在检测过程中发现回弹值异常时,就用专用的回弹仪对回弹值异常的结构或构件重新检测,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因仪器问题造成的误判。
(3)测区的分布:测区的表面应干燥、清洁、平整,测区在结构或构件上均匀分布,在受力部位及薄弱部位必须布置测区。柱身受力一般两端大,中间小,梁中间部位截面上部受压下部受拉,梁两端四分之一范围剪力较大,上部受拉,如果按照规程要求在构件上均匀分布测区,一般情况下都可以覆盖构件的受力及薄弱部位。但是在现场的检测中,一些检测人员为了检测方便,对测区的分布随意,或将测区全部布置在结构或构件的局部,造成回弹结果没有代表性,降低了混凝土强度推定值的保证率。
(4)回弹值测量:检测时,回弹仪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结构或构件的混凝土检测面,缓慢施压,准确读数,快速复位。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0mm。对一些打磨得比较深,石子都已经外露的,测点要避开外露的石子。回弹仪的操作,表面看很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很多是不规范的,特别是检测混凝土楼板底面时,有些人由于手部力量不足,回弹仪的轴线与混凝土检测面不能保持垂直,从而造成误差。检测混凝土侧面或表面时,操作者往往会将回弹仪快速地冲向检测面,使回弹仪内部结构受外力冲击,造成回弹仪使用寿命缩短,正确的方法是将回弹仪的弹击杆贴住检测面,然后缓慢施压,读数后快速复位。
(5)碳化深度值测量: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选择不少于构件的30%测区数在有代表性的位置上测量碳化深度值。一般不要在两块模板的接缝处测量,因为该处在捣制混凝土的时候,会出现漏浆现象,造成局部的水灰比变小,表面的气孔也减少,表面强度增加,碳化值减少,所以在漏浆处测量的碳化深度值是没有代表性的。测量碳化深度时,可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原则上不要使用冲击钻打孔,因为冲击钻高速旋转的钻头,将里面没有碳化的粉末,摩擦到已经碳化的混凝土上,造成清孔困难,碳化界面不清,影响测量准确度。建议用锤凿打孔,清孔后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再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注意要测量三次以上,并取其平均值。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准确与否,对混凝土强度推定值影响非常大,测量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二、提高回弹法测强准确度的措施
上述几个检测时应注意的事项,对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准确度影响较大,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尽量将人为误差降到最低。由于我站是用全国统一测强曲线计算混凝土强度换算值,现在使用的商品混凝土普遍都掺加了粉煤灰以及各种引气型外加剂,与规程适用的普通混凝土已经有很大不同,所以我们在选用全国统一测强曲线的同时,对检测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且碳化值较大的混凝土,一般要求用砂轮将表面的碳化层打磨掉,再进行回弹,或者用钻芯的方法对混凝土强度换算值进行修正。工程实例:某框架结构的三层办公楼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采用泵送混凝土进行浇筑。工程完工后,用回弹法进行监督抽检,每层抽检五条梁,发现三层梁和天面梁的回弹强度推定值全部达不到设计要求(见表一),后经过了解,发现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达25%,配合比的其他原材料的掺量都符合要求,工地对该批混凝土的浇注、养护也正常。针对粉煤灰掺量较大,会造成混凝土早期偏低,碳化值较大这种情况,经综合考虑延后了40多天,才进行第二次检测。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决定扩大检测范围,按总构件数的30%抽样检测,各回弹18条梁,并分别在其中六个构件的回弹测区上钻取芯样进行修正,芯样的抗压强度全部达到设计要求,最后对三层梁、天面梁按批量评定,回弹强度推定值达到设计要求(见表二)。
表一(直接回弹)
构件编号 测区数 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MPa) 现龄期混凝土强
度推定值(MPa)
平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三层梁1 10 22.9 0.67 21.2 21.8
三层梁2 10 25.6 1.52 24.6 23.1
三层梁3 10 25.0 0.37 23.2 24.4
三层梁4 10 24.1 1.83 23.0 21.1
三层梁5 10 24.8 1.66 23.1 22.1
天面梁1 10 19.2 2.29 17.5 15.4
天面梁2 10 21.8 1.67 19.4 19.1
天面梁3 10 24.5 1.58 22.8 21.9
天面梁4 10 25.2 1.03 23.9 23.5
天面梁5 10 25.5 1.88 22.9 22.4
表二(磨去部分碳化层后回弹加芯样修正)
构件
名称 测区数 混凝土抗压强度换算值(MPa) 现龄期混凝土强
度推定值(MPa)
平均值 标准差
三层梁 180 38.8 3.22 33.5
天面梁 180 38.1 2.60 33.8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准确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检测过程应多加注意和研究。我们要灵活地运用综合检测的方法,真实准确的评价混凝土的强度,为建筑工程的质量监控和安全使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⑴JGJ/T-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
⑵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编,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