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态,从促使了我国的人口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使得城市人口压力增大,为了缓解城市空间不足的问题,我国的高层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得到了迅猛发展。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主体结构以其低造价、高性能且施工工期短的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到高层建筑领域中,并被迅速推广。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从而使城市人口急剧增多,为了缓解城市空间不足现象,促使了我国的高层建筑发展。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主体结构被广泛的应用,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结构的安全性能,怎样才能有效的控制工程施工质量是当前建筑业内人士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现阶段国内外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1、国内近代的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我国高层建筑从诞生到发展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以后到上实际的60年代末这个阶段,其主要楼层高度只达到60m以下的高度,即20层以下,建筑的主体结构是框架结构为主的建筑形式;第二阶段是从上世纪70年代,这个时间段的房屋建设高度有了提升,在60~90m的高度,即20~30层之间。建筑物的目的是房屋入住、公司企业的办公用地以及旅店等方面,直到1974年我国北京饭店的出现,高度达到87.4m,是北京当时最显著最高的建筑群,1976年的广州白云宾馆已经可以达到112.45m,当时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以剪力墙结构为主,是国内第一栋超过百米的建筑高层;第三阶段,时间停留在80年代,1980~1983年短短的三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前三十年的建筑总和;第四阶段是从90年代初期到今天,高层建筑速度空前的得到提高和发展,超高层建筑也得到了发展,许多建筑达到甚至超过200层以上。
2、国外近代的高层建筑的发展现状
国外近代高层建筑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世纪中叶以前,将砖石和木质材料作为当时建筑材料,设计的方式和施工的技术都受到了当时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发展,建筑最高层也只达到6层的高度;第二阶段,是19世纪的初期到上世纪中期,1885年电梯的诞生和发展对建造高层建筑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这个阶段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为钢筋结构,高度不在停留在100m以下,超过100m不再是问题;第三阶段,是从上世纪的中期开始发展,这段时间材料主要是轻质且强度高的建筑材料,主要的主体建筑结构是将抗台风和地震的结构,施工的技术和设备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再加之计算机应用在建筑事业促使了高层建筑技术技术的全面提高和迅猛的发展趋势。
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1、筑楼板结构施工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楼板结构施工通常使用的模板中最主要的就是台模。台模是一种由平台板梁、支架、调节支腿和配件所组成的一种工具式模板,在施工建设中,台模通常被称之为飞模,它是一种大型工具式现浇混凝土模板。一般是一个台模用于一个房间。台模可以整体脱模和转运,借助吊车从浇完的楼板下飞出转移至上层重复使用。适用于高层建筑较大开问和进深的现浇混凝土楼盖施工,同时也适用于仓库、冷库等建筑的现浇无梁楼盖施工。台模主要分为立柱式台模、桁架式台模、悬架式台模,下面分别介绍一下这三种台模形式。立柱式台模是台模最基本的类型,应用比较广泛,包括门架式台模和钢管组合式台模等。立柱式台模支撑体系工具化、面板材料多样化。立柱式台模的特点是“一次组装、整体就位、整体移动、整体吊升”。立柱式台模体系不受顶板结构几何尺寸与面积限制,构造简单、组装方面。施工企业可对它进行工业化模板的施工。立柱式台模操作简单、施工便捷模板周转次数增多。由于模板面积大,强度高、接缝少、易脱模,被浇筑的混凝土感观效果好。立柱式台模承受的荷载,由立柱直接传递给楼面。台模安装好以后,可以用千斤顶调整标高。拆模时,先用千斤顶顶住台模,然后撤去垫块和木模,最后装上车轮,将台模推至楼层外侧临时搭设的平台上,再用吊车将其运至下个施工位置。
2、混凝土工程
(1)混凝土的运输
从搅拌机中出料以后,要把混凝土运输到浇筑模板附近,因为混凝土的特殊性,在运输的过程中就需要尽量减少对材料的流失。将混凝土从机器中倾泻出来到浇筑完毕的时间段内,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对混凝土的运输次数减少运输路程以及运输的时间。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的匀质性,不能让混凝土发生分层离析现象以及发生初凝现象。为了减少运输时产生的震荡造成的混凝土的流失,可以在溜槽底部分安装一个小型的振动器。如果溜槽倾斜严重的话,可以在溜槽的末端设置中安装~个串筒和挡板。但是以上都是传统的运输方式,在当下比较先进的运输方式就是运用混凝土泵输送混凝土,这种先进设备能够更好、更快地保证混凝土的完整性和质量。
(2)混凝土的浇筑
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之前应该再一次核查模板和支架的标高、位置和尺寸以及对其内部的垃圾和积水进行清除。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要注意浇筑层的厚度,每层的厚度要充分考虑到振捣方法、配筋形状、结构部位、混凝土的性质。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要减少中途的休息,尽量进行连续性浇灌。但是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不可避免施工缝的出现,所以在进行浇筑之前就确定好适当的施工缝,一般要将施工缝设置在受力较小的部位。当混凝土浇筑之初,混凝土会呈现大量的空洞和气泡,所以需要在初凝之前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将其密实。这个过程除了振捣法还可以采用挤压法、离心法、吸水法等。
(3)混凝土的养护
在混凝土成型以后,需要对其及时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凝结和硬化所必须的适度和温度,使得水泥的水化作用能够正常进行。一般在混凝土成型以后可以对进行覆盖、浇水、保温。对于大面积的混凝土所进行的养护,一般是在其表层覆盖一层塑料布对其进行保湿养护,根据水化热计算覆盖率。
3、钢筋工程
工程技术的合理使用是工程建设的标准。建筑施工中的钢筋在在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钢筋的质量好坏影响着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在进行施工之前应该对钢筋进行一系列严格的科技检验,只有其达到了相关的规定标准之后才能予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对钢筋加工的工作时,应该对钢筋的品种、钢筋的级别以及钢筋的数量等进行严格的要求,只有在上述种种满足规定标准的时候,钢筋才可以投入使用。其中,锚固长度是一个重点,锚固长度一般应该大于或等于300mm,而且构件纵向受力的时候,钢筋相应的保护层厚度也要达到相应的标准。在进行钢筋绑扎的过程中要进行对主要矛盾和相关问题进行解决,只有保证了翻样的准确性才能确保钢筋进行正常合理的绑扎工作。在进行钢筋翻样和下料单的时候,应该通过施工技术组和监管部门的层层考核和检查之后才能进行后续工作。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促使了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在城市化建设中,人们对建筑的使用功能、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使用主体结构进行施工的高层建筑在城市中越来越普遍。因此,在施工建设中,加强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同时还应加强对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力度,从而确保建筑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徐高权,李登飞.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技术分析与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10.
[2]徐鹏,王宁.对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的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
[3]刘新.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