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砖混结构住宅墙体裂缝的原因,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砖混结构住宅;墙体裂缝;防治 

  1前言 

  砖混结构由于具有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在民用住宅建筑设计中约占9O%以上,但由于设计和施工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砖混结构住宅产生裂缝的问题比较普遍,这不仅给建筑的功能带来影响,而且造成安全上的隐患,同时,结构物裂缝可以引起渗漏,造成持久强度的降低,甚者可致使结构的破坏和倒塌等,又由于裂缝成因的复杂性,进而直接导致砖混结构墙体裂缝的处理不仅费用高,而且技术难度大。可见对砖混结构裂缝成因及防治措施的探讨是很必要的,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结合具体的裂缝的致使因素对相应的预控措施进行了探讨。 

  2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 

  2.1 不均匀沉降裂缝产生的原因 

  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一般在建筑物的下部,由下向上发展。首先产生在房屋底层,严重的可发展到两层以上,并伴有地面开裂和房屋倾斜,在墙体中段产生下宽上窄的裂缝。裂缝一旦出现,随着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发展,裂缝逐渐加宽延长。沉降稳定后,裂缝便停止扩大,保持原状,其产生的原因是地基土质软弱不均,土质软硬差异大,受压后产生过量的不均匀沉降,地基处理不当,基础设计不合理及地基含水量不正常变化,周围某些条件变化后,使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升高,或上下水管道渗漏,地表水渗入地基,长期浸泡,土质软化,甚至冲刷淘空,导致房屋不均匀沉降,墙体开裂。 

  2.2 防治措施 

  1)房屋建筑工程应先勘察后设计。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2)减轻建筑结构自重。结构自重约占建筑总荷载的75%,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量少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3)合理布置建筑体形。建筑平面形状应求简单,纵墙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立面应尽量避免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的质量重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房屋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4)调整各部分荷载分布。对于有较大高度(或荷载)差异的建筑,要合理布置重、高部分的位置,采用纵横墙混合承重形式和不同的基底宽度,合理调整建筑物各部分不均匀沉降。5)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不均匀沉降使房屋产生纵向弯曲,纵墙应尽量避免转折、中断、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横墙间距不宜过大,且与纵墙牢固连接,同时控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愈小,建筑物刚度就越大。设置沉降缝,在长度较大的条式建筑适当位置,平面转折,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地基或基础类型改变的部位,设置沉降缝,从屋顶到基础断开,把建筑物划分成若干刚度较大,长高比较小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在基础和楼盖下的墙顶上设置平面闭合的钢筋混凝土圈梁,以增强房屋的态体性。对于软弱和压缩性很不均匀的基上的建筑物,可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如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筏片基础,甚至箱形基础。6)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形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段组织施工。一般应先建荷载较重的高层,后建较轻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 

  3 温差裂缝 

  3.1 现象 

  温差裂缝一般在房屋顶层端部一至两个开间纵横墙上产生,在顶层粱底下端部开间四周墙上形成一圈水平缝,而在门窗洞口对角产生斜缝、八字缝,裂缝上宽下窄,温差裂缝的显著特征是裂缝宽度随着温度升降变化面张合。 

  3.2 温差裂缝防治措施 

  1)减少屋面伸缩间距。屋在圈梁伸缩缝的间距不宜超过30m现浇整体式钢筋砼屋面板,一般每隔6m左右粗设置柔性分格缝;在预制屋面板的板端、板边圈梁、墙体之间,留出相应的伸缩缝,让砼构件自由伸缩。2)将屋面挑檐设计。a.设计中优先选用内天沟排水 b.在钢筋砼挑檐表面设置保温隔热层。c.现浇挑檐每隔1Om左右设一道伸缩缝(板断梁不断)。d.将现浇挑檐改为预制。3)在房屋两端屋盖上设置良好的架空保温隔热层。4)在钢筋砼屋盖上设置良好的架空保温隔热层。5)增强顶层砌体强度等级。a.提高顶层砌体强度等级。b.在顶层端部一至二个开间砌体水平灰缝内,设适量的通长钢筋。c.在非抗震设防地区,外墙转角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并增强与墙体的拉结。d.减少顶层端部墙上六窗口宽度,加大顶层窗间墙及边垛的宽度。 

  4 结构性裂缝 

  4.1 现象 

  一般产生在荷载较大的底层层截面尺寸较小的窗间墙、砖柱等处以及大梁、屋架支座等集中荷载作用的部位。因荷载过大或砌体承载能力低,局部承压不足,砌体受压破坏而产生竖向粉碎性裂缝。缝口呈上宽下窄上段有不规则破碎裂缝。 

  4.2 结构性裂缝产生的原因 

  1)结构设计差错。由于结构荷载计算遗漏、设计差错、构造不合理、荷载过大而构件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承载能力。2)砌体内因埋设各种穿过墙体,破坏了砌体整体性,减少了砌体截面面积,削弱了砌体不符合要求,砖柱采用包心砌法,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3)砌体施工质量低劣。由于砌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等级低,砌筑砂浆不饱满,组砌砂浆不饱满,组砌不符合要求,砖筑用砖及砂浆强度砌法,砌体存在"通缝"等缺陷,降低了砌体承载能力。4)使用不当。由于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和增加振动力,使墙体受到破坏。 

  4.3 裂缝防治措施 

  1)正确进行结构计算和设计。当荷载较大而构件截面尺寸受到限制时,应提高砖和砂浆强度等级,或采用配筋砌体提高砌体强度;在大梁、屋架支座处设计钢筋砼垫块。2)卸载。对由于荷载过大砌体强度低,已经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取减轻上部结构自重与使用荷载,或在其顶部砌体内增设钢筋砼粱,承担上部传来的荷载。在原有大梁下设置砖墙,砖柱、分担部分上部荷载,保护已经开裂的砌体。3)结构加固补强。对由于荷载较大,砌体截面尺寸,承载能力不足并已产生裂缝的墙体,可采用加大截面尺寸,如将门窗的洞口全部或部分用砖堵砌,增设附壁柱,在已裂砌体外灌注钢筋砼夹板,加固已经出现裂缝的砖墙、柱,以提高其承载能力。 

  5 结束语 

  砖混结构的墙体裂缝虽然不可避免,但只要设计合理,确保施工质量 ,选用材料得当,建筑物的裂缝是可以从根本上得到控制的。控制裂缝以预防为主,以治理为辅。预防主要从设计和施工方面采取措施。治理应根据裂缝的性质采取措施,对于变形裂缝,一般不必采取加固措施,只需局部锚固或剔缝处理就行。对于结构裂缝,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补缝、剔缝、重砌、局部加固、整体加固等措施。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应该积极应对,大胆探索,不断完善和提高房屋工程的质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