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浅谈了框剪结构中遇到的钢筋施工常见的问题及所采取的相应解决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框剪结构;钢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框剪结构被作为建筑物骨架应用。在工程监督中,发现框剪结构钢筋绑扎施工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通病。我们都知道框剪结构建筑之所以能使多层、高层建筑物的抵抗水平力的能力和侧向刚度大大增强,提高其抗震能力、坚固性和使用寿命,很大程度是依靠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起作用。梁、板柱的整体结构的一体性,钢筋相互穿过,加之与梁、板、柱接触的砌体内甩出的拉结钢筋与其有效地拉结锚固,提高了建筑物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能力。
1 柱子及柱与梁、板、墙节点钢筋偏位的分析与处理
1.1 柱主钢筋偏位的原因分析。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子定位放线主筋偏位、保护层厚度不能保证等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方面:结构施工图只画结构平面图和梁配筋图,没有节点大样图,节点处构造不明确,施工时存在随意性。例如:设计要求墙筋包柱筋,但是墙的水平筋保护层厚度与墙柱纵向钢筋同位,只能向里走,不能外包。
(2)施工方面:造成钢筋的偏位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类是由于工人不重视造成,马虎施工只知按图施工,认为只要钢筋未少、直径未错就行了,位置问题、受力情况则一概不管;另一类是施工时因间隙太小,工人人为摇动钢筋造成主筋偏位。
1.2 柱主钢筋偏位的治理。要解决好钢筋偏位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认真进行技术交底工作。根据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化节点的原则调整好构造,调整好绑扎顺序。先进行框架柱、暗柱纵向主筋的竖向连接,后绑扎箍筋。
(2)在保证剪力墙暗柱纵向钢筋位置的前提下,将暗梁入柱钢筋端部局部弯折内收。框架梁、柱纵向钢筋与暗梁纵向钢筋上、下交互锚固并保证框架梁、柱纵向钢筋在墙内的锚固长度,从而理顺了墙筋包柱筋,柱筋包梁筋,而梁筋内收入柱的关系,使节点处于有墙筋包柱的状态。
(3)为加强柱主筋的固定,通过可采用比柱标准箍筋小20mm的限位箍贴在梁的钢筋表面与柱筋绑扎牢固,再把限位箍与梁、柱筋接触点分别点焊焊牢,然后在上柱底部绑扎五道上柱标准箍的方法,解决柱及其与梁板、墙节点钢筋的偏位问题。同时,也便于下层混凝土浇捣完毕后,上层柱筋能够绑扎到位,满足骨架宽度要求。
(4)对于少数难以避免的跑位柱筋,严格按1:6的比例顺弯,不在柱筋根部冷弯。若长度不够,无法按比例顺弯时,先向下凿去部分混凝土,再按比例顺弯。
(5)在框架梁与框架柱或墙面齐平时,由于纵向钢筋又粗又密,很难局部弯折伸入柱节点或墙角,而造成节点附近梁纵向钢筋保护层局部偏大,形成素混凝土角时,则可沿框架梁箍箍角部加扎Φ12构造筋作为过渡,防止剪力或干缩破坏造成混凝土开裂。
(6)浇捣混凝土时应有施工员旁站监督,不要使工人摇动竖向钢筋,也不要使用振动棒激振钢筋已达到下料目的。梁柱等钢筋过密时,应选择在梁的中部临时解扣下料,送入节点和梁下部以后再复位绑扎,完成浇捣工作。
2 剪力墙钢筋偏位的分析与处理
2.1 剪力墙钢筋偏位的原因分析
在框剪结构中剪力墙的设置从结构上来说是为了增加建筑物刚度。剪力墙的竖向钢筋通常穿过保护墙体的暗梁的主筋。造成剪力墙钢筋的偏位主要原因也是分为两类:一类为设计构造不可避免的偏位,例如:如果暗梁主筋为ф25,则加上剪力墙保护层15mm和暗梁保护层25mm,则剪力墙每边保护层应大于50mm。若绑扎不到位,每边保护层可能达到60mm以上。另一类原因是没有保护好支撑,钢筋未尽量分开,没有满足施工规范及钢筋排距的设计要求,造成剪力墙竖筋压边线,保护层过大或保护层过小。根据剪力墙抗剪强度通常比抗正压更重要,为改善剪力墙的延性和刚度,我们主要选择采用以下措施解决。
2.2 剪力墙钢筋偏位的治理
(1)根据施工经验,在保证剪力墙截面尺寸和配筋率的前提下,可以将剪力墙水平分布筋调整在竖向分布筋处。
(2)在保证剪力墙暗柱纵向钢筋位置的前提下,将暗梁入柱钢筋端部局部弯折内收。
(3)针对剪力墙根部40cm~60cm高范围内,部分增加一层钢筋网片,以防止剪力墙根部由于保护层过大导致混凝土开裂。
(4)在剪力墙与暗柱的节点部位,先完成柱的节点核心区箍筋绑扎后,先绑扎保护层垫块,再连接剪力墙竖向钢筋,最后绑扎剪力墙水平筋,包裹暗柱纵向钢筋。水平筋也要在暗梁部位认真绑扎,绑好保护层垫块,然后安装模板。模板加固后,进行柱纵向钢筋和墙竖向钢筋定位加固,最后浇捣混凝土。
3 板负筋下陷变形的分析与处理
3.1 板的负弯矩筋下陷变形原因分析
负弯矩筋的下陷变形在板的施工中经常发生。主要是因为板筋绑好以后,人在其上进行后续工序(如浇筑混凝土)人为造成。它的下陷变形改变了钢筋位置,造成负筋处保护层过厚,使板面容易开裂。由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板厚都不很大,负弯矩钢筋直径也较小,施工时若仅用小垫块和靠负弯矩钢筋两端直钩支于模板之上,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人员踩踏或材料、工具挤压,负弯矩钢筋很难保证应有高度,甚至负弯矩钢筋和正弯矩钢筋紧贴在一起,等于无负弯矩钢筋,导致现浇板使用不久,在支座上部出现裂缝。为了避免这种裂缝发生,施工时应采取可靠措施,例如设置可靠的负弯矩钢筋支架,浇筑混凝时,架设操作平台,派专人看护负弯矩钢筋等,以确实保证负弯矩钢筋的位置和高度准确。
3.2 板的负弯矩筋下陷变形的预防措施:
(1)在以往的施工中,我们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自称为“悬挂法”。即用钢筋自制铁架置于楼面,楼面负筋用铁丝绑在钢架下。这样既保证了负筋的位置,又可以在钢架上行人,起到了人行马道的作用。等到砼浇筑完毕后,随即取出,可供下次再次使用。
(2)保证马凳筋的数量,使负弯短筋竖向支撑点足够,负弯短筋支撑是整个板面,而不是孤立的几个点。
(3)保证马凳筋绑扎的位置要正确。在实际施工操作时,经常会出现马凳筋绑扎不按要求情况。例如,马凳筋放在分布筋下,而不是负弯短筋下。目前板的分布筋一般采用直径较小钢筋,刚度太小容易下陷变形,尤其是采用冷拔带肋钢筋时更是如此。所以施工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技术交底。
(4)为了加强对已完成的钢筋工程的保护,非施工时可临时铺设一条平板路行走。
(5)由于施工及其它原因,导致有少数负弯矩筋下陷变形,在浇捣混凝土前及浇捣施工过程中应派钢筋工进行检查、矫正,确保负弯矩筋位置正确。
4 梁吊筋绑扎错误的分析与处理
4.1 梁吊筋绑扎常见通病及原因分析
(1)在梁的设计中,梁吊筋的作用主要是为解决集中荷载作用下抵抗冲剪力对梁的破坏。而施工时由于对设计意图领会不深,操作钢筋放样确定吊筋尺寸过于简单,没有关注到节点纵向钢筋的且体情况,或由于施工顺序不当等,容易造成吊筋排不下而斜置或挤密净距,有的甚至顶起箍筋或改变弯起角度、硬塞。造成吊筋斜置、错位、挤占通长负弯矩钢筋或挤占下部纵向钢筋,密排无净距。
(2)吊筋绑扎错误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设计方面,由于设计深度不够,以至钢筋放样时,没有顾及到梁节点纵向钢筋第一排的数量,甚至节点下部最下排筋数量。未确定适当的吊筋各段尺寸;二是施工方面,施工人员不熟悉吊筋的作用,分不清主要受力钢筋与附加受力钢筋的受力特点,未做好适当安排,也容易造成吊筋的绑扎错误。
5 结论
事实证明,通过施工前对施工难点、要点及施工质量通病的详尽分析剖析,通过对班组详细的技术交底,我们很好地做到了质量的事前控制。同时通过严格的事中控制,有效地控制了钢筋的施工质量,同时也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