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工程技术工作总结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3-04-10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14 KB
  • 资料分类:建筑设计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先后十一年的技术工作历程中,学习和掌握了高速公路、铁路桥梁的桩基础、预应力预制梁、现浇梁、梁板吊装、路基土方填筑、软基处理、石方爆破、各类涵洞、渡槽、跨线桥、工业厂房(框架、筒仓结构)、钢结构等各种专业施工技术,共完成特大桥、大桥、中桥8座,预制梁50片,桩基800多根,土石方路基6.5公里,软基处理1公里,直径60m熟料库2座,水泥库3座,窑头框架、水泥粉磨框架各1座,钢结构300多吨,以及外管网、路基边坡防护、路基排水施工、竣工资料编写、竣工交验等。
   回顾参加工作以来的十一个春秋,从技术学员到技术骨干,从畏手畏脚到充满信心,在技术岗位上成长的过程历历在目。刚走进办公室没多久,领导就教给了我这样几句话:一名技术工作者除了专业知识,还应具备这样的素质:胆大、心细、敢想、敢做。带着这几句话,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十一年的工作中,我用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地去学习和实践这些教诲。
   2003年,我参加了****熟料生产线建设。第一次接触人工挖孔桩,我把能找到的关于挖孔桩施工的规范、手册、教材收集起来,认真学习,从理论上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因地质不同,这个地区分布着很多的土洞、溶洞,小到三十公分,大到的几十米深。为了全面的掌握地下土层的分布情况,几乎每根桩我都要自己下孔三四次,反复验收扩大头入岩深度和完整性。在一次桩基浇筑混凝土(非水下砼)过程中,已经浇筑了十七米的桩基,随着轰隆隆几声巨响,孔内只有三米了,十几方混凝土不见了踪影。现场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怎么办?还是不是继续浇筑混凝土?如果不浇筑形成断桩会带来损失,如果继续浇筑,混凝土还会不会消失?要多少混凝土才够?一系列的问题一下子出现在脑海里。当我把情况汇报给总工之后,因为对桩基孔内的情况不了解很难立即做出判断。当务之急,必须要把情况孔内的情况摸清,找到混凝土消失的原因。但此时下孔会不会有危险?后来在我的再三要求下,领导同意由我到孔内去探个究竟。我系着安全带和保险绳,踩着挂满砼的钢筋笼,一步一步爬进孔内。由于空间小,孔内充满着大量的水泥和水反应的水化热的气味,眼睛都睁不开。在适应了环境之后,我打开了手电,开始对护壁情况每米每米逐步检查,最后发现在高于砼面十公分左右的位置,护壁裂开了三十多公分宽的孔洞。我用手电往洞里一照,只能看到四、五米远,洞弯弯曲曲的向内延伸着,洞口还留有砼。我仔细地观察了洞口,发现距洞口二十多公分的位置有块突起的石头,我用随身带的铁锤敲了敲,比较牢固。很快我想到了借助这块突起的石头顶住钢板,用钢板封住这个洞口就可以继续浇筑混凝土了,钢板与钢筋笼之间加密垫块固定。因为时间紧迫,在征得领导的同意我的方案后,我再次下孔,指导工人进行封堵洞口,直到洞口完全被堵住恢复砼浇筑。从砼浇筑中断到恢复共用了1个小时,而此时孔内的砼并没有初凝,没有形成断桩。此后,监理人员专门指定抽检这根桩做小应变检测,结果为合格桩。通过这件事,我深深体会到做为一名技术人员必须要胆大、心细,在对地下隐蔽工程的判断过程中,不但要全面了解图纸,更要深入现场,亲自查验,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地判断和处理。这此之后,我把对桩基护壁的验收和入岩的完整性判断的工作列为和桩底钎探工作同等重要,不仅增加了下孔的频率,在土石交界处护壁前更加仔细验收,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