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毕业设计
  • 资料等级:
  • 授权方式:资料共享
  • v发布时间:2011-12-02
  • 资料类型:RAR
  • 资料大小:4.77 MB
  • 资料分类:建筑设计
  • 运行环境:WinXp,Win2003,WinVista,Win ;
  • 解压密码:civilcn.com
本文件包括计算书、前期资料(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中英文摘要、实习报告、检查表等)建筑结构图纸等;

某中学教学楼,设计要求建筑面积约2000--4000m2,3-4层。初步确定设为四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本工程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抗震等级为四级。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及燃烧性能均按民用建筑设计规范(GBJI0I8-7)执行.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梁,柱通过节点连接组成的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墙体只给围护和隔断作用。框架结构具有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室内空间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电子、轻工、食品、化工等多层厂房和住宅、办公、商业、旅馆等民用建筑。因此这次设计的成集中学教学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按结构布置不同,框架结构可以分为横向承重,纵向承重和纵横向承重三种布置方案。
本次设计的教学楼采用横向承重方案,竖向荷载主要由横向框架承担,楼板为预制板时应沿横向布置,楼板为现浇板时,一般需设置次梁将荷载传至横向框架。横向框架还要承受横向的水平风载和地震荷载。在房屋的纵向则设置连系梁与横向框架连接,这些联系梁与柱实际上形成了纵向框架,承受平行于房屋纵向的水平风荷载和地震荷载。

目录

引言…………………………………………………………………………… 1
建筑设计说明………………………………………………………………… 2
2.1 工程概括…………………………………………………………………… 2
2.2 工程设计依据……………………………………………………………… 2
2.3 建筑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
2.4 建筑平面设计……………………………………………………………… 3
建筑剖面设计……………………………………………………………… 8
建筑体型和立面的设计…………………………………………………… 8
构造设计…………………………………………………………………… 9
结构设计说明………………………………………………………………11
3.1 工程概况……………………………………………………………………11
3.2 设计主要依据和资料………………………………………………………11
3.3 结构设计方案及布置………………………………………………………13
3.4 变形缝的设置………………………………………………………………13
3.5 构件初估……………………………………………………………………13
3.6 基本假定与计算简图………………………………………………………14
3.7 荷载计算……………………………………………………………………14
3.8 侧移计算及控制……………………………………………………………14
3.9 内力计算及组合……………………………………………………………15
3.10 基础设计……………………………………………………………………15
3.11 施工材料……………………………………………………………………15
3.12 施工要求及其他设计说明…………………………………………………16
4 设计计算书………………………………………………………………… 16
4.1 设计原始资料………………………………………………………………16
4.2 结构布置及计算简图………………………………………………………17
4.3 荷载计算……………………………………………………………………19
4.4 地震作用计算………………………………………………………………30
4.5 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计算……………………………………………41
4.6 风荷载计算…………………………………………………………………56
4.7 内力组合……………………………………………………………………58
4.8 截面设计……………………………………………………………………61
4.9 楼板设计……………………………………………………………………69
4.10楼梯设计……………………………………………………………………74
4.11 基础设计……………………………………………………………………81
4.12 纵向连续梁设计……………………………………………………………94
5 电算部分…………………………………………………………………… 99
结论……………………………………………………………………………… 154
致谢……………………………………………………………………………… 155
参考文献…………………………………………………………………………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