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结合目前建筑理论形成比较完整却相对混乱的局面,从建筑理论,建筑实践等方面对快速新陈代谢的建筑的发展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和论述,从人的因素出发,对建筑的变化做浅析。 

  【关键词】 建筑理论;建筑实践;建筑发展 

  在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一书中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建筑的基本精神是民主与科学”。精炼且神秘,在学校几年科学的建筑理论学习之后从事倡导以人为本,以本为源建筑设计工作的过程里,今天在面对相对完整的建筑理论却混乱的建筑实践的局面之时,当代的建筑设计市场空前繁荣,设计人员拥有相当繁多的设计任务量,浮躁情绪大量的体现出来。我们知道彭一刚先生在《空间组合论》一书中指出建筑发展中的本质联系有三个方面: 

  首先,从功能使用要求(具体的目的和使用要求)来看。建筑的形式主要是指它的内部空间和外部体形,而外部体形又是内部空间的反映,因而归根结底我们还必须搜索功能和空间之间的内部联系。然而过分强调空间的意义,使现代主义由巅峰奔向终结,而接下来所谓在空间方面的革命,使其走向了两个极端:①对空间的否定,即以大的模糊的功能形式代替精细的分工,让人们感受到经济、科技、工业巨大发展所带来的成就。②对空间的分化,即空间中的空间,空间外的空间,内与外相互包容,相互矛盾,以传达思想理念的激烈冲突。而令人欣慰的是,雕塑已作为一种“概念”融入到当今建筑设计当中。 

  其次,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建筑性格特征表现的是建筑个性,每一幢建筑由于功能使用性质不同,地形,环境条件不同,设计者的意图和构思不同,应当具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特点。除此之外,建筑形式还不可缺少的要反映特定某个历史时期和某个特定民族地区的特点。 

  再次,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建筑性格无疑需要通过物质技术手段来实现。高科技的发展和高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一切不可能变为可能。 

  如果建筑就像一个盒子把我和自然隔开,那么当建筑与情感画上了等号,设计的过程我作为使用者的,大众的情感,感受,我相信这是任何时期对建筑都成立的公式。我现在十二米的空中写着,五楼的家,人的尺度,需要的标准,功能的标准,情感的标准。“空间”这个曾经是建筑的根基现在已成为建筑师手中无意的玩具,因而失去了活力和神秘,变得俗不可耐。艺术就是在有和无,对和错中寻找切合点,即创造,一旦事物偏向了某一方面,艺术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建筑师通过使一些形式有序化,实现了一种秩序,这秩序是他的精神的纯创造,他用这些形式强烈地影响我们的意识,诱发造型的激情,他以他创造的协调,在我们心里唤起深刻的共鸣,他给了我们衡量一个被公认跟世界的秩序相一致的秩序的标准,他决定了我们的思想和心灵的各种运动,这是我们感觉到了爱”――勒・柯布西耶。德国建筑师吉迪翁在《空间、时间与建筑》中把西方建筑的空间观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的空间形式是体量与体量的相互关系;第2阶段是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发展了内部空间,穹窿和拱成为建筑的主要标志;第3阶段从立体主义废弃透视法的单一视点开始,强调内外空间的交融以及形体的错落叠置旧建筑。迈入21世纪,人们已经习惯了建筑的日益翻新,新奇的结构与材料成为永恒的话题。旧的功能主义早已满足不了后现代的需要,人们需要一种新的功能主义来领导思想。其实所有艺术门类发展均遵循同一个定律: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永远的矛盾与不统一。令人欣慰的是现代建筑越来越多的开始关注建筑细部对于一个有血有肉的建筑的重要性。建筑实践的文化特征是通过建筑细部才能够表现的。任何一种完整的文化都具有全新的特征,也就是文化的一个小的部分能够折射出整个文化的一些特点。建筑细部同时也能反映建筑的工艺水平。一段时间以来,比较流行所谓简约的设计风格。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它具有大量能够集中体现工艺水平的细部设计。应该明确的是,简约主义建筑不是细部缺失的建筑,恰恰相反,它是在摒弃了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后,所要表达的建筑细部的强化与升华。 

  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高速变革的网络时代、迅猛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建筑产业的异军突起,无不推动着数字化建筑的进程。实践建筑除了外在的艺术美感,细部外,更注重人的使用的快捷与便利方面。随着中国加入“WTO”,“十一五”计划,北京奥运等数千亿美元的商机使中国的智能化建筑成为世界建筑业的焦点。今天,在现代化城市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群和具备了“智能建筑”特点的现代化居住小区。可以设想,在将住宅、社区、医院、银行、学校、超市、购物中心等所有智能建筑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形成“数字化城市”信息平台之上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智能住宅”,与现在的“智能建筑”“智能小区”或“智能住宅”有多大差别,这些可以预见的前景,预示着“智能建筑”具有极其广阔的发展领域。智能建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已经带动和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建筑领域的持续扩展将会使相关的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们尊重历史,所以我们有能力,有内在坚持最初的建筑理念跟着前人的步伐;我们尊重每个人的思想,所以我们有信心保留对各种风格的感触。建筑发展的每一步,看重的视点各不相同,但其整体性是不会变的,而整体性我们永远也不会感知。展望未来的建筑,它承载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挈和梦想,不断去粗取精,推陈出新,向零能耗、节地型、具有避难功能和数字化等方向发展,构建全新的建筑格局,愿我们大家都拥有健康美好的家园。 

  参考文献 

  1《建筑学报》.《当代建筑的科学观》2009.11 

  2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 

  3彭一刚.《空间组合论》 

  4吉迪翁.《空间、时间与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