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中的无障碍设计

   摘要:文章针对现今社会住宅环境的高要求,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结合设计中的实际情况,对无障碍设计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无障碍性,细部构造设计,空间设计  

  1前言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建筑的设计需要适应各种类型人群的问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社会问题。居住环境的改善亦随之更加人性化,可持续的设计思想融入到了这一改善中。其中,无障碍的居住环境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居住空间的协调,起到了营造的作用。  

  2建筑的无障碍设计

  2.1建筑无障碍空间的设计原则

  2.1.1无障碍性

  由于残疾人与健全人相比在生理上存在某些方面的障碍,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随之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发生了困难。也就是说,正常人可以使用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成为障碍。因此,作为建筑设计者,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设身处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把无障碍设计的重点放在不应因某人由于某种形式或程度的残疾而被剥夺参与和享受建筑环境的权力,积极创造适宜的建筑空间,以提高他们在建筑空间中的自立能力。

  2.1.2易识别性

  残疾人由于身心机能不健全或者衰退,或感知危险的能力差,即使感觉到了危险,有时也难以快速敏捷地避开,或者因错误的判断而产生危险。因此,空间标识性的缺乏,往往会给他们带来方位判别、预感危险上的困难,随之带来行为上的障碍和不安全。为此,设计上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的手段,给予他们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形象的特征塑造、鲜明的标识示意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等,来提高建筑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2.2建筑无障碍主要细部构造设计

  建筑无障碍设计除了对建筑空间要素的宏观把握外,还必须对一些通用的细部要素,如出人口的坡道、水平与垂直交通、公共厕所、公共浴室等细部构造,做细致人微的考虑。

  2.2.1出入口

  出入口平台宽度应满足规范要求,无障碍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棚。有高差时,台阶和坡道的设置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满足防滑的要求。出入口周围至少要有1.5mx1.5m以上的水平空间,以便于轮椅使用者停留。室内水平交通系统室内水平交通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力求平面减少转折,各层功能分区明确,流线简洁清楚,标识清晰完备。建筑物中供残疾人使用的走道与地面以及各种门的设计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无障碍环境。

  2.2.2室内垂直交通系统

  室内垂直交通系统的基本设计原则是减少高差,避免高差突变,所采用的垂直提升机械设备便于残疾人使用。

  2.2.3楼电梯设计

  当建筑进行无障碍设计时,电梯的选用应从残疾人的行为特点出发,选择残疾人专用客梯。在进行楼梯设计时,除了满足规范要求外,作为设计人员应把自己想象成为一名行动不便者,从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出发进行设计。

  2.2.4消防疏散

  残疾人的疏散速度比正常人要迟缓,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对各项疏散距离的控制较之消防规范的规定更为严格,应尽量避免有可能在疏散过程中折返的袋状走廊的出现。对于轮椅使用者来说,建筑中的楼梯是疏散过程中不可逾越的障碍,而平时最适于使用的电梯在火灾时会被限制使用,因此,在大型公建中以及那些残疾人为主要受众人群的建筑中,设计避难区是最好的选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每层靠近交通核的位置设计避难间,并通过易识别的手段,给予他们提示,那么无法通过楼梯疏散的人员可以在此等待专业救援,为便于火灾时烟气的排出和专业人员从外部进行援救的需要,避难间可设置大面积的外窗或阳台,同时其位置也便于消防云梯的架设。 

  3建筑技术对特殊行为需求的帮助

  新科技、新技术在带给社会便利的同时,也为残疾人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些残疾人靠常规手段难以逾越的障碍,依靠新的技术手段就能轻易解决,同时,专为残疾人开发研制的产品也在越来越多的投人使用,为残疾人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帮助。通讯系统的发展解决了大量听力障碍者的交流、沟通困难,电磁感应装置和红外线装置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电子系统。电磁感应装置被设置在入口处,声音由麦克风传出,经过扩大器进人感应闭合电路,在感应闭合电路的有效范围内,听力障碍者可通过自己携带的助听器中的“T”波段接受到声音信号。红外线装置用麦克风将声音传人扩大器,解读装置把声音信号转为红外信号发射出去,当这种信号被特制的红外听筒接受后会闪烁,听筒会解读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声音,这套系统要求使用者在进人建筑后戴一种特制的耳机来接收信号。配合带盲文标志的电子触摸屏的语音提示可以让盲人迅速了解建筑内部的概况和适用要求,无线语音提示系统可以让盲人通过随身携带的接收机适时地接收安装在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发射机发出的信号,随时随地地提示盲人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和提示行进的途径。

  缓关门装置通过安装缓关装置、限制装置和迟关装置使门在人们穿越时不会立即关上,同时减少人们开门的力度,为手推车和轮椅使用者提供了方便,而目前使用较多的电子门禁系统若采用自动身份识别方式就可以避免所有的残疾人在开关门时所遇到的不便。另外,防火门控制系统可以使行动障碍者难以通过的防火门在平时处于常开状态,在火警时通过火灾报警系统发出指令,使防火门自动关闭。在卫浴设备的选择方面,专门为重度肢残者设计的洗浴装置,通过高度自动化的手段解决了方便进人、水温调节、身体清理、干爽等一系列障碍,甚至可以做到残疾人能在无人帮助下自行完成整个洗浴过程。

  在新科技、新技术的利用方面,要注意的重点是技术的成熟性,实验性的运用可能会导致相反的结果。同时,结合国情和项目的具体情况,新技术在没有成规模运用前总是伴随着昂贵的代价,设计的总体原则应该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综合效应的最佳点。 

  4对无障碍设计以及实施的思考

  4.1规范及使用

  与欧美日及香港所执行的无障碍设计规范相比,我国的规范偏重于实用性,较为详实和全面,便于直接参考和引用。但其不足的方面是分块过碎,条文性过强,设计者往往会把很多的精力致于满足条文需求而忽视了无障碍设计的基本目标和整体的协调性,同时,过细的条文要求有时反而会限制在特殊条件下实施无障碍环境设计的灵活性。设计人员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把握残疾人的行为特征和适用要求,才能结合实际理解规范各项条文所要达到的目的,也就能更加灵活地运用规范甚至能对规范不适用的条文作出调整。。

  4.2设计与实施

  随着我国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日益重视,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法律的保障和规范的推广,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绝大多数的建筑和城市设计已经充分的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内容,但笔者在设计过程中却深深地感觉到了设计与具体实施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这种反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思想和技术保障间的反差。在设计中选择的有些产品国内市场目前没有成型的成套产品,那么就需要进口,而进口产品不菲的价格会使大多数建设项目望而却步,这样,设计者进行的人性化的无障碍设计就会因资金原因在实施时大打折扣或者只作出表面文章难于使用。因此,对无障碍环境建设作出技术保障应该引起足够的认识。

  4.3新建与改建

  我国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的大部分条文都是针对新建项目而言的,而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存在着大量的已经建设完成但没有考虑无障碍环境的建筑,对于这些建筑就要通过改造的途径来尽量满足残疾人的使用要求,如果单纯的以规范的规定来要求改建项目,往往会因为投资太大或不具可实施性而无法实现,因而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改建条文来指导相关的建设。改建条文应更加重视现状条件的制约,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 

  5结语

  住宅的各项功能性要求会被更加的细化,人性化设计也会深入到每一个住宅功能使用的细节中去,无障碍亦是今后所有住宅设计都要考虑、加强的设计趋势;住宅各功能空间的设计,相互之间的协调也是必然的,考虑到了这些,人们便会拥有更为人性化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