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分析了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规划建设工作的经验不足,根据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改革措施。

  关键词:城镇规划;问题;改革措施

  1、在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作为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小城镇的规划建设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如何搞好其规划与建设是摆在广大规划建设者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认为,搞好现代小城镇规划建设应运用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发展思路,努力强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城镇集聚能力和建设水平,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村、整体协调发展的格局。

  1.1整体提升

  整体提升是城镇体系规划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我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基本形成与国际经济接轨、与国内外广泛联系的全方位、多功能的开放格局,构筑布局合理、功能协调、城乡—体化的现代化城镇网络也成了新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1.2科学整合

  1.2.1空间的整合。就全国范围而言,城镇特别是沿海城镇的发展战略,应充分利用各地区位条件,立足于发展外向型经济和强化合作的中转和通道作用。—方面要合理发展杨城市,另一方面要改善提高小城镇,大力扶持中心城镇发展,优先发展中心城镇。

  1.2.2小城镇整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是以小城镇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和特征呈现的。所以,需对小城镇加强科学整合,并加快中心城镇的发展,对中心城镇重点扶持,优先发展,将小城镇按照地域或交通特征分类指导。

  1.3系统协调

  系统协调是城镇体系规划的首要任务。在规划中,必须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

  1.3.1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我国具有人多地少、资源贫乏、城市少实力弱和城镇多规模小等特点,使城镇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加快城镇化进程。有利于城市规模科学合理、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有序。

  1.3.2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区域基础设施的重点在交通,交通是联系着各地经济发展的枢纽,因此,要发展城镇经济,通过便捷通畅的交通运输网络,促进协调、合理的城镇体系的形成。

  2我国城镇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城镇体系建设的观念尚未确立,规划起点低,缺乏通盘考虑。受本土观念的影响,规划的立足点在本镇域,建设与布局各自为政,很难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2.2分散布局制约城市化的进程。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是由于农村大量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离土不离乡,难以转移的城镇。不利于小城镇规模的扩张;二是乡镇企业之间难以实现基础设施及相关资源条件的共建共享,效率和效益均难以提高;三是农村兼业现象普遍,农业释放出来的过剩劳力和其他生产要素,难以向城市聚集,不利于农村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小诚镇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2.3城镇规划工作滞后于城镇发展,规划思路和作用有待完善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社会的出现,对城市和区域的空间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城市体系结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市)体系结构被打破,世界城市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育,促使国家和地区的城镇体系变得更加开放。其主要原因在于:—方面,规划指导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方式需要转变和调整。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城市快速发展以及地方自主权扩大,城镇体系规划的实施管理是当前城镇体系规划工作面临的关键问题。另—方面,有些地方政府对区域规划重视不够,规划的宏观和长远效益未被充分认识,也严重制约了规划发挥作用。

  2.4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市场观念狭窄

  我国大多数城镇的职能构成还停留在为周围农村提供产品交换、物资集散的初级阶段。农村与城市的二元结构占主导地位,农村经济型城镇在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作为城镇集聚所需求的二、三产业仍处在次要地位,产业结构还在一、二、三或者一、三、二的阶段。社会的异质性特征突出表现在从属关系匕对家族和土地的依赖。

  3加强城镇规划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健全规划的实施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规划的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城镇的发展是政府、社会、企业相互协商、共同作用的结果,小城镇总体规划作为政府干预手段存在,代表的是政府立场,必须有利于发挥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要准确预见城镇发展趋势也是比较困难的,这也正是小城镇总体规划必须进行滚动调校、建立动态运作机制的根本原因。

  3.2实事求是地确定城镇化水平

  小城镇的发展优势、资源状况各不相同,从小城镇具体情况看有共性的地方,如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保障体系不健全、产业化进展缓慢、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等等不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体、统筹协调发展的格局,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应该实事求是地研究城镇化战略,确定城镇化水平,使城镇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当地的实际相适应。

  3.3发展思维方式从“大”到“高”的转型

  在规划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些小城镇与全国部分城市在建设匕作“大”文章一样,在规划工作刚刚启动时,发展思路表现出过度的“激情与雄心”,希望规划要有“大气魄、大手笔”,要充分满足建设用地的需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走“高密度、高效益”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城市建设思维方式迈出从“大”到“高”转型的第一步。规划方案应表现为“产业集聚、布局集中、用地集约”。

  4.结束语

  我国城市化进程已步入加速期,同时小城镇中心也不断更新,在数量、质量都有很大的增加和提升。因此,在小城镇中心的建设中,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的安排和布局,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城镇空间环境的质量,营造一个美好的、适宜的、健康的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