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层建筑基础设计的若干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设计,嵌岩桩基础,筏式基础,桩筏基础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高层建筑在城市空间的利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迅速发展的高层建筑也给设计师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而高层建筑的基础作为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因此,在进行地基基础设计时,除了考虑基础的强度和刚度外, 还应考虑考虑地基的强度、稳定性及变形的要求,考虑上部结构体系、地理环境条件、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 才能设计出既安全又经济的基础形式
2.高层建筑基础选型
基础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地质条件,选择安全经济的基础形式。一般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考虑如下几个条件:①高层建筑基础保证基础本身的强度要求,同时,基础上部传递的荷载分布应尽量均匀;②高层建筑基础应支承在较坚固或较均匀的地基上,充分考虑持力层及其下卧层的整体稳定性,同一栋建筑不宜采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基础形式;③高层建筑基础应满足相关的构造要求,如高层建筑箱基的埋深、高度,基底平面形心与结构竖向静荷载重心相重合,对偏心距的要求、沉降控制等;④高层建筑基础要满足上部结构的正常使用的要求;⑤高层建筑基础一般埋置较深,因此对于施工过程而言,高层建筑的基础应充分考虑深基坑开挖和地下水抽排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与质量。
2.1嵌岩桩基础
在进行嵌岩桩基础设计时,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现行规范是国内设计方法的典型代表,但规范存在诸多问题,在使用规范时应结合具体的地层条件和当地的设计经验;②嵌岩桩的成桩方式不同,其承载性状有较大差异,为尽可能充分发挥桩侧、 桩端阻力,应按不同方式设计;设计标准上,应从承载力单方面控制向承载力和变形双向控制进行转化;③桩端阻力及桩身设计参数的取值,要考虑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使桩端阻力、桩侧阻力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④嵌岩桩的设计应以桩身混凝土强度、地基对桩所能提供的承载力及桩体总沉降量作为三个控制标准进行设计。对嵌于强度较高岩层中的桩,桩的承载力一般由桩身混凝土强度控制。合理的嵌岩深度一般取(0.5-1.0)倍桩径即可。因此, 应加强对嵌岩桩施工质量的控制。
2.2 天然地基钢筋混凝土筏式基础
由于特定的地质历史条件,我国的沿海地区往往形成了一种上软下硬的岩土地层,该类型的地层结构硬土层的埋深较浅,因此,较为适合选择作具有两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基础持力层。选择采用天然地基作基础持力层时,需特别注意考虑地基承载力确定及地基变形验算问题。基础的结构设计一般可选择钢筋混凝土块式基础或筏式基础。采用块式基础较为简便,中筒部分可考虑由筏板承托,基础之间结合地下室底板结构布置刚度较大的连梁,并考虑平面刚度极大的地下室底板的连接,基础整体性良好,具有极佳的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天然地基块式或筏式基础具有施工方便、工期短、节约投资等优点,建议设计人员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选用。
2.3 桩筏基础
桩筏基础的基本原理是桩土的协同工作,桩与土在沉降及收缩固结过程中相互协调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筏板底土层与摩擦桩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一般来说,考虑地下室开挖后地基补偿等因素,筏板底土层具有一定的承载力。所以设计时可根据筏板底土层情况,考虑土承担上部结构荷载的比例。通过对筏板的分析,筏板四周的应力最大,因此在设计时在筏板四周应均匀布置桩且桩距应加密,中部各竖向构件桩的布置宜采用梅花形布置。考虑摩擦桩的特点,桩筏基础设计桩直径不宜过大。筏板厚度的确定除满足冲切要求外尚需满足抗弯、抗剪的要求。
目前,我国现行规范GB500072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第8. 5. 14 条规定,桩基设计时,应结合地区经验考虑桩、土、承台的共同工作。相关规范对桩筏复合基础的计算方法并未做出统一规定,采用的计算方法也不尽相同,多根据当地情况和经验确定,大致有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假定整个建筑物和重量全部由桩传到地基中去,而承台板只起连接桩顶和传递上部荷载的构造作用。在群桩布置中使桩的受力均匀,桩群形心与上部结构传给基础的荷载重心尽量重合。对于框架结构,可按荷载大小,在柱下集中布桩。对于框剪结构或框筒结构,柱下布桩与框架结构相同,剪力墙或筒体下沿墙布桩。当桩数较多时,也可均匀布桩。根据国内外专家的理论,国内一些设计单位在桩基设计中,当群桩数量较多时,采用了“外密内疏”的内桩方法,即适当减少群桩中部的桩数而增加外围桩数。
方法2 :参考桩土共同作用,利用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使桩基与天然地基互补,采用控制沉降的方法将上部荷载由桩和筏板共同互补承担,使桩的数量及筏板厚度得以减少。
3 减沉设计
减沉设计的基本原理。减沉设计是指按沉降控制原则设计桩筏基础。减沉设计概念主要应用于软土地基上多层建筑设计,在软土地基的基础设计中,有时决定采用桩基主要并不是因为邻近地表的土层强度不足,而是较深处的软弱土层产生过大沉降的缘故,这时可采用数量较少的桩使沉降量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这种桩一般是摩擦桩,在承台产生一定沉降的情况下,桩可充分发挥并能继续保持其全部极限承载力,能有效地减小沉降量。2) 减沉设计的内容。桩长及桩身断面选择:选择桩长应尽可能穿过压缩性高的土层,桩端持力层压缩性应相对较低。在承台产生一定沉降时桩仍可充分发挥并能继续保持其全部极限承载力。选择桩身断面应使桩身结构强度确定的单桩容许承载力与地基土对桩的极限承载力二者匹配,以充分发挥桩身材料的承载能力。承台埋深及其地面尺寸的初步确定:首先按外荷载,全部由承台承担时其极限承载力仍有一定安全储备的原则,先初步确定承台的埋深及其底面尺寸,然后确定减沉设计的用桩量,再验算承台的初步尺寸,并给予调整。
4 变刚度调平设计
变刚度调平设计的内容。在桩筏变刚度调平设计中,群桩刚度与单一筏板刚度的比值kpr最为关键。最合适的kpr值与桩筏面积比有关,且当有关桩筏面积比范围为16 %~25 %时, kpr值接近于1 。当桩筏面积比较大时,为减小沉降差, kpr值应稍微增大。考虑到桩的非线性,比完全弹性分析所得到的稍大(约50 %) , kpr值可能更为合适。为减小桩的承载能力明显发挥(大于50 %) 后的沉降差,只要kpr = 1 的条件满足,任何实际桩长都可采用。
2) 变刚度调平设计的步骤。按建筑物性质、荷载、地质条件等进行初始布桩并确定板厚,对上部结构、桩筏基础与地基共同作用进行分析,绘制沉降等值线。对沉降等值线进行分析,当天然地基总体沉降不大而局部沉降过大时,根据具体条件对沉降过大部分采用局部加强处理,如采用筏底布桩或复合地基,在桩基沉降较小部位,应抽掉一部分桩,或视土层情况适当缩短桩长或减小桩径。对沉降较大的部位,应适当加密布桩或视土层情况,适当增加桩径桩长,重新形成刚度体系,进行共同工作迭代计算,直至沉降差减到最小。
5.结语
桩筏基础设计是双控的,从优化角度理解,承载力和沉降仅仅是两个约束条件。在特定条件下,承载力和沉降往往只是其中一个起主控作用。在深厚软黏土地基上的桩筏基础,沉降往往是设计的主控要素,应提倡以沉降控制设计的设计思想。桩土共同工作理论在桩筏复合基础设计中具有明显的效益。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基础方案十分重要,应采用稳妥可靠经济的方法,充分发挥地基潜力,降低造价。
参考文献
[1]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 .
[2]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S].
[3]JGJ62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