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概况:整体铺贴及水泥普通楼、地面       M2,块料镶贴楼、地面     M2。
2.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01)及穗建筑(2003)45号文(进一步规范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检测工作的通知)以及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编写。
3.本细则适用用于办公用房、住宅、民用厂房的混凝土垫层、水泥砖碎焦渣、四合土垫层及钢筋混凝土楼层地面,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等。
4.施工前监理工作。
4.1 审查中间验收资料:楼地面层是否验收合格、核查室内地基土壤氨浓度检测结果是否合格。
4.2 核查施工方案:根据楼地面施工类别,使用材料的类别不同认真审查其施工方法、质量的主控要点一定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3 审核进度计划:根据工程的面积初步计算出所需的工作日,各种机具配备的数量、人员安排能否满足进度需要。
4.4 检查建筑材料
4.4.1检查进场材料是否与设计文件和甲方要求的材料相符、材料的质量、材料的出厂报告、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是否齐全、进场数量、进场的计划能否满足进度需要。
4.4.2 对水泥、砂进行抽样送检做性能试验,现场施工配合比。
4.4.3 检查各类块料板材(花岗岩板,大理石板,抛光地砖,防滑地砖等)的内放射指数,外放射指数,是否符合(GB6566-2001)规定。
4.5 审核楼、地面施工的安全技术交底。
4.6检查准备工作经审核符合开工条件后,主动与建设单位联系,要求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共同选择某层、房号做出一个样板间。样板间经三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按计划全面施工。
5.施工过程的监理工作。
5.1施工流程控制:
施工流程,测定室内地面标高,清理、清洗基层,调配砂浆、挂线铺设、自检、验收。
监理流程,巡视、复查标高,检查、组织分项验收。发现方法不对,工序颠倒,当即责令整改。
5.2材料控制
5.2.1检查材料计划数量。
5.2.2材料复查:参照穗建筑(2002)286号文及穗建材(2001)200号,270号文执行。
5.2.3材料采用要求:水泥普通楼、地面,整体镶贴楼、地面及块料镶贴楼、地面的各类沙浆用的水泥应选用32.5R以上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冬季施工时应用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所用的中、粗砂的含泥量不得超过3%,并严格控制水灰比。
5.3 质量控制点:
5.3.1整体镶贴楼、地面及水泥普通楼、地面质量控制:
A地面的面层材质(配合比)和密实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要求。面层与基层结合牢固,无空鼓。踢脚线位置不得用石灰混合沙浆打底。当垫层、找平层内埋设暗管时,管道应按设计要求予以稳固。
B基层的标高、厚度、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有防水要求的楼地面,对立管、地漏与楼板节点之间进行密封处理,四周留出深8-10的沟漕,用防水材料进行封裹。
C注意施工时温度及保养条件,保养日期不少于7天。
D整体面层铺设及水泥普通楼、地面的面层应平整、洁净,无裂纹、脱皮、麻面、起砂。有地漏的地面坡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泛水、无渗漏。踢脚线高度一致,结合牢实。
E整体面层铺设及水泥普通楼、地面的允许偏差按建筑楼、地面工程验收规范(GB50209-2002)5.17条执行。
F楼梯踏步、台阶板,板缝空隙宽度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应大于10MM,防滑条顺直。
G室外散水、明沟、台阶、坡度标高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屋檐下的散水与主体墙边长度大于6M的要做隔离缝,缝内用防水胶粘沙浆填补。
5.3.2 块料铺贴楼、地面质量控制:
A块料背面干净,铺粘时保持湿润,基层面浇水湿润,刷上水泥浆。铺设的沙浆配合比符合设计及施工规范要求,采用干硬性沙浆铺粘时,沙浆湿润松散,手握成团不秘水,抛下地面松散为宜。缝隙的宽度按材料类别分别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铺设后24小时内不准走人或堆东西。踢脚线镶贴,上口高度应在一个水平线上顺直,突出墙面的厚度一致。板间接缝与地面缝贯通但收口板长度不少于板块长度的1/3。
B块料镶贴楼、地面的表面应平整,色彩一致,图案清晰,接缝平整、顺直、均匀,镶嵌正确。板块无裂纹、掉角、缺棱。
C面层与基层结合、(粘贴)应牢固无空鼓,踢脚线表面洁净高度一致,结合牢固,出墙厚度一致。楼梯踏步和台阶板缝隙宽度一致,齿角整齐,楼层梯相邻踏步高度差不大于10MM,防滑条顺直。
D有地漏的楼、地面坡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不积水,不泛水。地漏、立管与板结合牢实、严密、无渗漏。
E块料镶贴楼、地面面层允许偏差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6.1.8T条执行。
5.3.3塑料板楼、地面质量控制:
A塑料板材,胶粘剂应符合(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的规定。板材的品种、规格、颜色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B板面应洁净,图案清晰、色泽一致,接缝严密美观,拼缝图案、花纹吻合、无胶迹。
5.3.4防尘、防静电楼、地面(活动地面)质量控制:
A活动地板等有支柱和模梁应均成框架一体,与基层连接牢固,支架抄平后高度符合设计要求。其系统电阻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  6.7.3条规定。
B面层材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且应具有耐磨、防潮、阻燃、耐污染、耐老化和导静电等。
C活动地板面层应无裂纹、掉角和缺楞等缺陷。行走无声响、无摆动。
D活动地板面层排列应整齐、表面洁净、色泽一致、接缝均匀、周边顺直。
E活动地板面层的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6.1.8的规定。
5.3.5地毯楼地面质量控制:
基层平整、光洁、干燥、无凹坑、裂缝、钉头。清除油污海绵衬垫应满铺平整,地毯拼缝处不露底衬。固定式地毯铺设应符合(GB50209-2002)    6.8.4条规定。活动式地毯铺设应符合(GB50209-2002)6.8.5条规定。
5.3.6 实木板地面质量控制:
A木、竹地板面层下的木搁栅、垫木、毛地板的树种、选材标准和铺设时木材含水率以及防腐、防蛀处理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的有关规定。所选用的材料,进场时应对其断面尺寸、含水率等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抽检,抽检数量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B与厕浴间、厨房等潮湿场所相邻木、竹面层连接处应做防水、防潮处理。
C实木地板面层可采用双层面层和单层面层的铺设,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实木地板面层的条材和块材应采用具有商品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其产品类别、型号、适用树种、检验规格以及技术条件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D铺设实木地板面层时,其木搁栅的截面尺寸、间距和稳固方法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固定时,不得损坏基层和预埋管线。木搁栅应垫实钉牢,与墙之间应留出30MM的缝隙,表面应平直。
E毛地板铺设时,木材髓心应向上,其板间缝隙不应大于3MM,与墙之间应留8-12MM空隙,表面应刨平。
F实木地板面层铺设时,面板与墙之间应留8-12MM缝隙。
G采用实木制作的踢脚线,背面应抽槽并做防腐处理。
H实木板楼、地面的允许偏差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7.1.7表行。
5.3.7 复合地板楼、地面质量控制:
A实木复合地板面层的条材和块材应采用具有商品检验合格证的产品,其技术等级及质量要求均应复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
B铺设实木地板面层时,其木搁栅的截面尺寸,间距和稳固方法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搁钉时,不得损坏基层和预埋管线。木搁栅应垫实钉牢,与墙之间应留出30MM缝隙,表面应平直。
C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可采用整贴和点贴施工。粘贴材料应采用具有耐老化、防水和防菌、无毒等性能的材料 或按设计要求选用。
D实木复合地板面层下衬垫的材质和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E实木复合地板面层铺设时,相邻板材接头位置应错开不小于300MM距离;与墙之间应留不小于10MM空隙。
F大面积铺设实木复合地板面层时,应分段铺设,分段缝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
G实木复合地板所采用的条材和块材其技术等级及质量要求应符合设计要求。木搁栅、垫木和毛地板等必须做防腐、防蛀等处理。
H实木复合地板面层图案和颜色应符合设计要求,图案清晰,颜色一致,板面无翘曲。踢脚线表面光滑,接缝严密,高度一致。
5.4 施工安全监理:
5.4.1 检查施工单位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实施情况。
5.4.2 每日巡视作业面,对照以下条件实施:
A机具调试、施工监时用电应符合监用电规范进行。
B清理楼面时禁止从窗口和阳台等处直接向外抛人扔垃圾杂物。
C剔凿地面时要带防护眼镜。
D地下室照明用电不超过12V。
E非机电人员不准乱动机电设备。
F用卷扬机#架(上落笼)作垂直运输时要注意联络信号,待吊笼平层稳定后再进行装卸操作。
5.5 质量检查及验收:
5.5.1 整体面铺贴及水泥普通楼、地面、散水、明沟、踏步、台阶:检查材料的试验报告及测定记录,坡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不泛水、无积水、无渗漏。地漏、立管结合严密、平顺。空鼓面积不大于40CM2,同在一个检查范围内不多于两处。
检查方法:用空鼓锤敲打,观测检查、泼水检查、尺量检查。允许偏差符合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执行。
5.5.2 块料镶贴楼、地面:检查材料的实验报告及测定记录。空鼓面积不大于单块面积的1/2,阳台、厨、厕地面不积水、不泛水、无渗漏。地漏、立管结合严密、平顺。
检查方法:用空鼓锤敲打,观测、泼水检查、尺量检查。允许偏差符合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执行。
5.5.3 实木板、复合板、塑料板及地毯楼、地面:检查基层防潮、防腐的隐蔽记录。面层平整光滑,粘结牢固无松动、无起翘。图案清晰,颜色均匀。
检查方法:手摸、脚踩、观察检查、测量检查。允许偏差符合按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执行。
6 资料收集、编制整理:
6.1 收集原材料的出厂报告,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取样送检报告。
6.2 编写监理巡视记录。
6.3 分项工程隐蔽记录。
6.4 楼地面泛水试验记录。
6.5 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6.6 整理、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