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建筑物不断的升高,对于安全质量的认识也应当相应的提高。这就势必凸显了测绘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时也给测绘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的中心思想就是:必须探讨出新形势下测绘工作的新思路。只有给予测绘工作以新的科学的定位。尤其是必须形成与质监部门的机制耦合,才能确保我们的建筑市场的良性发展。更重要的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关键词:人为盲区;为测绘立法;权力的附属品;机制耦合;综合征 

  当测绘人员对一个竣工的宏伟建筑采集数据时,我敢肯定他们自认为绝对的精准。其实他们落入了“人为盲区”――他所见的是皮毛不是骨架! 

  随着建筑物的逐年升高,这个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我们把仪器对准建筑物测量它的垂直度时,类似于我们测量一个人穿着厚重衣服的人而得到的绝非完全是那个人的真实数据。而在我们明明知道失真的情况下依然以此为准,这就是“人为盲区”。 

  混凝土框架结构为建筑业主流的今天“人为盲区”大行其道!可谓后患无穷。 

  我是个房产测绘工作者,面对一幢幢参天的电梯楼感慨颇多,深知“盲区” 的危害性: 

  一、“盲区”充斥建筑物内外――巨大隐患潜伏于华丽的墙壁与楼板内 

  1.框架结构在施工中极易出现偏差 

  我们这里的建筑工地上大多使用木模板灌装混凝土,工艺的落后本身就不利于纠偏。因为不便于测量,底层差之毫厘,十层后又差多少呢?过去是砖砌墙,把握墙角的高级工可随时用铅坠纠偏,现在下层没撤模,上层已经开始置模。纠偏早已不存在。当然,施工现场的工程师是在把关,但监控手段未免过于简单(他只是用经纬仪测量模板而已,就是说他采集模板的是数据)。以每天一层的进度形成的框架在升高时,下面的瓦工开始砌墙了。“齐不齐一把泥”,把一切先天不足都掩盖得干干净净。从安全的角度看来,竣工后的所谓“测绘”只是程序所需抑或说是走过场。领取《合格证》与预测会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 

  2.一个单元的上下楼面积差异大 

  看起来这个原因无非是间壁墙砌得错位所致,其实不那么简单。框架结构的间壁墙必须是砌在上下梁之间的,又怎么会错呢?出错的话一定是上下梁之间的错位造成的。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只是差异大小而已。假如相差十公分,在测绘中是十分明显的。倘若测绘部门提早介入这种问题不可能发生。真正可怕的是包括验收机关、业主在内都不以为然,从未有人发出质疑。真的成为了“盲区”。但作为测绘人员却甚为恐惧,从一楼到顶层可就差多了!我们却无权过问,因为我们的工作只是核算面积!为可能发生的经济纠纷服务,至于住宅的人身安全我们无权过问。 

  3.楼板的厚度不需要测绘 

  这是一个“共同的盲区”测绘人员也不测量,也没有相关的规定,只有质检部门一家之言。这是个严重的问题。这个个关呼性命的“盲区”不解决,贻害匪浅。住宅楼的防震设计将化为乌有。麻痹了业主的原因在于我们这里是地暖设计,在楼板上铺设了管线后又抹上了几公分的水泥砂浆。当你踩上去的时候楼板的颤动会小了许多。当你装修以后更是感觉不到了,可是隐患总在你头顶与脚下伴随你。 

  二、“盲区”充斥体制内――隐患源自权利观代替科学观 

  1.健全监管机制,一定要把测绘数据纳入监管依据 

  验收的过程中间环节缺乏监管,形同虚设。关键环节是最后领取《合格证》。竣工后的验收,这个老掉牙的程序依然主宰着今天的建筑业。那么多豆腐渣工程的合格,不单单是腐败与行贿的问题,机制上的问题大于其他问题。也就是说,渎职所产生的问题更为严重。这个“渎职”应算做是机制性的“渎职”。但其结果是一样的。有些地方根本就不对建筑外观进行测绘问题就更严重了! 

  消除“盲区”避免酿成祸患就应当:诸层测绘,诸层验收,随时发现,随时纠正。这才是今后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样的程序之下所颁发的《合格证》才是透明的。为了尽快的消除“盲区”必须为测绘立法,仅有《规范》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不禁想起那些骤然垮塌的楼宇、桥梁,把它们垮塌的原因一概的归咎于偷工减料是不全面的,与验收方不采纳或不重视测绘数据有着必然的联系。假如一座斜拉索大桥的结构在测绘中没有偏差,不可能因混凝土质量问题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轰然落架的。这种垮塌绝对是中国建筑监管的“综合征”。 

  2.测绘工作本身依然墨守成规,理念陈旧 

  测绘工作的结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防患于未然,不可掉以轻心。以往我们只是递交数据其他与己无关的工作态度必须转变。我认为建筑因结构出现了问题必须追纠相关测绘人员的责任。我呼吁,测绘业应当尽快实现从工作任务型到司法责任型的转型――从服务型向责任型的转变。这就是与时俱进理念更新。 

  我们整理测绘数据时必须按规定(希望能尽快出台此规定,或法规),推算出建筑的安全系数值(我指的是高层民居)!若安全系数超过了底线必须呈报有关部门存档待查。明确测绘人员所应承担的司法责任,对保障建筑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3.房产测绘部门是权力的附属品,按图施工成虚话 

  无论任何民居建筑面积无一例外地都超出设计图纸的设计要求。这个“盲区”人为地色彩格外的浓重。明显的是建筑商刻意而为!然而,设计部门每每协同规划部门一致的同意变革规划与设计图纸。一寸土地一寸金的时代,开发商不显山不漏水的赚了多少便宜?不然为何都是超出没有缩小的呢?误差是在允许的范围内的,超出了应当按规定进行处罚才对,没有,从未有过先列。预购的业主必须再缴多出面积的款,否则不发钥匙! 

  三、与时俱进探讨给予房产测绘工作新定位的可行性思路 

  1.给予测绘部门新的科学定位,避免权利代替科学 

  只有从现行的管理体制中脱胎换骨独立出来,才能有效地履行房产测绘部门的司法责任。我一再的提到“机制”的问题,怎样的建立起新的有效的运行机制才是最终解决“人为盲区”最有效办法。应与现行的管理部门彻底脱钩――权利绝对不可代替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