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掌握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现状,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法对20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点进行枯水期和丰水期出厂水、末梢水的水样采集、保存和检验工作,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水质总体合格率为62%。枯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枯水期合格率大于丰水期合格率;枯水期和丰水期微生物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枯水期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大于丰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肉眼可见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丰水期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低于枯水期;枯水期和丰水期浑浊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枯水期浑浊度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结论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总体合格率较低,主要影响指标包括微生物指标和浑浊度、肉眼可见物等感官性状指标,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村民的共同重视。应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改善农村饮水卫生现况。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分析
随着人们对饮用水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村饮水中的高氟、高碘及介水传染病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十一五”规划以来,为解决农村饮水卫生问题,全国普及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该惠民工程成为全国各地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为掌握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符合卫生学要求,保障农村饮水质量和安全,安阳市疾控中心根据河南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方案的要求和水利部门提供的辖区内所有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点,对2018年辖区内所有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水样的采集范围
监测范围为水利部门提供的辖区内16个乡、镇和办事处涉及102个行政村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204个水质监测点。
1.2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的要求采集和保存水样[1]。分别于3月~4月枯水期和7月~8月丰水期对各监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采集。共有102个行政村,其中14个行政村因为工程井停用等问题未能采集到水样,最终实际采集88个行政村的184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点,共采集368份水样。其中,枯水期共采集191份水样,包括枯水期出厂水水样95份和枯水期末梢水水样96份;丰水期共采集177份水样,包括丰水期出厂水水样88份和丰水期末梢水水样89份。
1.3检测项目和方法
按照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指标[2],共检测生活饮用水常规指标33项,分别为:(1)微生物指标4项:耐热大肠菌群、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2)毒理指标11项:铬(六价)、砷、镉、铅、硒、汞、氟化物、氰化物、三氯甲烷、硝酸盐和四氯化碳。(3)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18项: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臭和味、pH、铝、铁、铜、锰、氯化物、硫酸盐、锌、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挥发酚类、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氨氮和耗氧量。以上指标检验方法均按照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要求进行实验室检验。由于各监测点均未使用饮用水消毒剂,故未将消毒剂常规指标列入调查范围内。
1.4水质评价
按照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关于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水质指标及限值的要求进行评价。在相应限值范围内为合格,超过相应限值范围为不合格。
1.5统计学方法
使用版本为19.0的统计软件SPSS对水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水样的合格率运用χ2检验统计分析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018年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实验室共检测368份水样,其中228份水样合格,总体水质合格率为62%。通过分析发现,枯水期水质和丰水期水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P<0.05),且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大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出厂水水质和末梢水水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枯水期出厂水水质和枯水期末梢水水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P>0.05);丰水期出厂水水质和丰水期末梢水水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05),见表1。
2.22018年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水质监测情况
枯水期水质不合格的项目包括13项,合格率较低的5个项目是硫酸盐、浑浊度、硝酸盐、总硬度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分别为90.6%、92.1%、93.2%、94.8%和96.3%。值得注意的超标毒理指标是:(1)三氯甲烷的合格率为98.9%,调查结果显示某一监测点出厂水和末梢水的三氯甲烷均超标;(2)铬的合格率为98.9%,调查结果显示某一监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铬均超标;(3)氟化物的合格率为97.9%,调查结果显示2个监测点的出厂水和末梢水氟化物均超标,见表2。2.32018年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丰水期水质监测情况丰水期不合格项目包括13项,合格率较低的5个项目是总大肠菌群、肉眼可见物、耐热大肠菌群、硝酸盐和菌落总数,合格率分别为75.7%、86.4%、87.0%、89.3%和90.4%。值得注意的超标毒理指标是:(1)铅的合格率为99.4%,调查结果显示某一监测点的末梢水铅超标;(3)硒的合格率为98.9,调查结果显示某一监测点出厂水、末梢水硒超标;(3)氟化物的合格率为99.4%,调查结果显示某一监测点末梢水氟化物超标,见表3。
2.4枯水期水质和丰水期水质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通过对枯水期水质和丰水期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枯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与丰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1,P<0.05),且丰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于枯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枯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与丰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2,P<0.05),且丰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低于枯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枯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与丰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P<0.05),且枯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
3讨论
3.1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监测结果显示:总体水质合格率为62%,低于史济萌等人的监测结果[3],接近于杨建树等人的研究结果[4],高于董志伟等人的水质监测结果[5]。枯水期水质合格率大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与其他监测结果一致[3,5]。造成安阳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不合格的主要指标为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及菌落总数等微生物指标和肉眼可见物、浑浊度等感官性状指标,且枯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丰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低于枯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枯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原鹏飞等人的研究表明,水源水质、供水设施材料、供水管网材料及使用年限、工程运行管理等机制都会影响水质合格率[4,6]。本次调查影响水质合格率的原因如下:3.1.1枯水期水质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合格率,枯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微生物指标合格率。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夏季高温,并且丰水期水位上升,易受到地面的温血动物粪便等污染,并且饮用水要经过远程管道输送,高温也会影响管道内微生物的繁殖。原鹏飞等人[6]的研究结果表明,细菌数量随着温度增高而增加,温度在20℃~30℃时管网细菌总数明显增多,造成了枯水期水质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微生物学指标合格率。微生物指标超标的主要原因是部分集中式供水工程未配备消毒设施,少数虽然配备了加氯消毒设施,但农村地区群众普遍对饮用水的消毒处理意识不强,认为消毒后的水中有氯味,感官性不好,认识不到安全饮水的重要性,所以,并没有按要求启用,达不到饮用水水质消毒卫生要求。3.1.2氟化物和一些重金属超标。氟化物超标主要与安阳市特殊的地质情况有关,西部部分地区属于高氟区。重金属超标可能是农村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废渣污染使农村地下水、地面水水源极易受到化学性污染。3.1.3肉眼可见物指标和浑浊度指标超标比较严重,且丰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低于枯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枯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高于丰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集中供水工程未按照要求办理相应的卫生许可证,部分供管水人员未经培训上岗,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个别管理员甚至几个月不照看一次,造成部分工程井未按时清洗,经过压力罐的水浑浊度较高,造成肉眼可见物、浑浊度等感官性状指标超标,影响水质监测质量。丰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低于枯水期水质肉眼可见物指标合格率,是因为丰水期水位上升,易受到环境污染,且设施长时间未经过清洗。丰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高于枯水期水质浑浊度指标合格率,可能是因为井深水源深度有所改善,有待继续验证。3.1.4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设施不完善。部分地区水井较浅,处于山区,造成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不合格。由于地势较高,水压达不到要求,部分居民无法使用工程井水,只能前往邻村取水或者使用窖藏水。部分村庄因为硬件设施不够,导致两三天才放一次水,不能满足群众的正常饮水需求。3.1.5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监测力量薄弱。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存在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在水样采集、实验室检验和饮水工程管理等方面,不论是人员还是专项经费仍有不足。
3.2建议
3.2.1加强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管理。明确管理责任人,按照要求办理相应的卫生许可证,相关从业人员办理健康证后方可上岗。对毒理指标和一般化学指标超标严重的水质要进行卫生处理。水源周围存在垃圾、污染企业及高氟水等问题对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都存在着潜在危害,因此,保护好水源,迅速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3.2.2建议卫生监督部门、水务部门等饮用水监管的政府职能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监督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要符合卫生学要求,加大井深,督促实施降氟改水等措施;进一步明确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管责任人,增加消毒设施,按要求处理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日常水质消毒问题,保证消毒效果;切实保障农村饮用水安全,对不符合饮水安全的水质能够及时进行整改。3.2.3加大财政投入。在农村逐渐推广普及PE新型供水管材、使用水质软化剂等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水平,定期开展水质日常维护、清洁、养护和防止管网损坏等措施,当环境温度超过20℃时更要加强维护等管理措施[6]。3.2.4向村民宣传介水传染病、环境污染水质等对人体影响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让村民意识到饮用水健康的重要性,鼓励村民主动参与到饮用水管理活动中,将厕所、猪圈等建在远离水厂的地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管理和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促使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3]史济萌,蔡元兰,王海军.2012—2013年淮安市淮安区农村饮用水监测分析[J].江苏卫生保健,2014,16(6):36-37.
[4]杨建树,刘月琴,黄连成,等.2014—2016年盐城市农村饮用水监测结果分析[J].区域治理,2018(50):258-259,295.
[5]董志伟,武文方,邵声波,等.郑州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2008-2012年水质监测结果[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3,12(2):127-129,132.
[6]原鹏飞,张艳芬,于谧.天津市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质安全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分析[J].海河水利,2015(2):33-34,55.